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公告

《朝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成果予以公布

日期:2019-12-11 来源:市规划国土委朝阳分局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第四章 突出高端产业引领,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

    紧紧围绕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通过聚焦产业功能升级、整合核心资源优势建立高精尖的产业体系,重点推进国际一流商务中心区建设,打造北京对外开放高地;通过与周边相邻区域的融合联结发展、对重点功能区发展能级的强化,建立高效率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通过全面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建立高水平的环境配套,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

    第一节 对标高精尖经济结构,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第39条 确立产业发展方向

    1.建立高精尖产业体系

    加快构建以国际商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和高新技术为主导的高精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发展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加速产业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实现产业功能在更深层次支撑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产业环节分工全面升级、新兴产业对全区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提高。

    2.建立高效率空间格局

    加强制度创新,实现空间减量集约利用。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促进产业空间布局全面优化,各功能区与产业聚集区功能联动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产业集约高效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城市副中心的产业协作,在更大空间统筹推进与城市副中心的产业融合发展。

    3.建立高水平环境配套

    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能力,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经济运行效率明显提升。全方位营造高精尖发展软环境,加快建立专业服务体系,推动营商环境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政策扶持能力更加精准,切实降低产业发展成本,使城市发展氛围更富有活力。

    第40条 明确产业发展目标

    坚决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压缩工业、仓储等用地比重,腾退低效集体产业用地,推动低效工业用地集约高效利用,提高产业用地的利用效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达到市级要求水平。

    第二节 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推动发展质量跃升

    第41条 聚焦产业功能升级,构建主导产业新优势

    构建国际一流商务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朝阳商务服务对区域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传统商务服务业转型升级,搭建传统商务服务企业与新兴企业业务合作平台。强化对外经贸枢纽地位,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

    持续推动金融业扩大开放,做强国际金融业务。大力发展投资性金融,拓展境外投资者参与范围、渠道、规模。大力引入各国央行驻华代表处等主权类金融组织机构和投资基金入驻。加强新兴金融市场的监管,引导新兴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效发挥金融服务的促进作用。

    优化文化产业内部结构,集中政策和服务优势助推培育外向型品牌企业,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引导产业空间更新升级,推动文创园区提质增效。突出改革创新示范,抓好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提升对文化高端资源的配置水平。

    第42条 整合核心资源优势,建立科技产业新动力

    加强科技服务业在促进创新成果转化领域的核心支撑作用,积极推动技术服务贸易发展,着力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出台服务创新主体、创新人才落地发展的政策体系,全面优化创新发展软环境,提升链接全球科技网络的效率,提升参与全球科技创新合作和竞争的话语权,协同“三城一区”强化对创新资源的精准配置。

    以支持北京市高精尖产业领域重大项目落地为核心,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科技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着力构建具有朝阳特色的创新生态系统。加速培育科技商务、科技文化、科技金融等产业融合新业态,实现产业环节分工升级,带动和引领区域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加强存量空间的转型盘活,支持利用存量低效楼宇、国有企业用地、农村集体产业空间建设科技产业聚集区;构建重点功能区之间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特色明显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注重产业的能源资源节约,污染物排放应在达到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实现更低浓度的排放。

    第43条 契合消费升级趋势,发展城市服务新业态

    推动商业高端化发展,升级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高端时尚商业,拓展商业消费业态,推进电子商务与区域特色商业中心、商业街区融合发展。

    提升体育产业国际化水平,深入推进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争取承办国际国内知名的体育赛事,引进体育休闲产业标杆企业,着力培育集运动休闲、竞赛表演为一体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链。

    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化发展,以奥运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为主题,整合开发多元化、多层次旅游产品,持续提升全国奥林匹克文化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建立国际化的民生服务体系,引进优质、专业国际医疗资源,持续促进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发展。扩大教育开放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导外资参与教育投资,不断拓展和完善多元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培训平台。鼓励市场机构参与养老服务,支持社会资本开办社区托老所,推动社区托老、老年配餐、老年用品企业开展连锁经营。注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积极推动家庭健康服务发展。

    第44条 立足开放创新引领,强化核心环节优势

    提升总部企业能级,突出总部经济特色,实现价值链整体上移;吸引具有投资环节的企业主体入驻,强化投资环节优势,提升区域资本含量;支持跨国公司在朝阳区设立研发机构,加强与国内知名的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占位创新链高端分工;发挥国家会议中心等大型场馆资源聚集优势,提升展示环节功能,促进高端要素集聚。

    第45条 瞄准国际领先标准,促进发展要素更新

    加速核心功能岗位扩充,培育并引进专业化人才,建立全球人才发展机制,吸引国际顶尖人才,实现区域劳动效率提升。引进重点领域前端技术,形成战略性技术储备,引领产业创新升级发展。集聚跨国公司、企业总部、行业顶级上市公司,支持开展基于产业链的资源整合,优化企业主体结构,提升产业资本配置能力。立足区域国际资源集聚的优势,加快国际组织的集聚,引入行业组织机构,提高链接全球资源效率。

    第三节 推进国际一流商务中心区建设,打造北京对外开放高地

    第46条 进一步提高开放发展水平

    以建设国际一流商务中心区为核心,深度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对标国际,进一步加大外资招商力度。加强对国际金融、跨国公司总部、国际知名专业服务业机构的深化研究。制定引资方案,研究支持政策,增强吸引外资能力,引进领军人才和知名团队,使北京商务中心区成为全球商务人才的首选地、北京对外开放的高地。

    第47条 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和提升国际交往功能,持续提升在国际资源配置、国际商务交往中的枢纽作用和企业全球化战略的节点作用,进一步推动国际金融、高端商务、文化传媒、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发展。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吸收全球产业链高端环节,强化总部经济、提高总部能级。按照国际认证金级标准打造商务楼宇经济;注重内涵式发展,盘活区域内的空间资源,承接国际高端企业入驻。

    以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指挥棒,强化地均、人均产出导向。以北京商务中心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发展,形成多点多级支撑、协同梯次发展的功能区产业格局。

    第48条 大力营造高品质环境

    建立完善国际一流的公共环境,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精细化和人性化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区域公共空间功能、景观和风貌的设计。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精心打造生态廊道、公园广场,织补小微绿地,注重立体绿化。加强交通综合治理,完善交通体系,加强和组织好地下交通网络,倡导绿色出行。加强运用信息技术、经济等手段,下大力气解决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问题。注重解决职住平衡问题,在周边配置人才公寓、租赁住房、职工宿舍,结合城市有机更新,挖掘存量居住空间;着力提供国际水准的公共服务,提高生活便利性,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增强国际化氛围。高度重视应急和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带头落实好营商环境的相关工作,全方位营造留得住人的高品质环境,努力成为营商环境最好地区。

    第四节 统筹优化产业空间,构建协同发展格局

    第49条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围绕北京商务中心区,进一步深化核心功能优势,持续吸引高端资源集聚,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集中展示“大国首都”形象。

    依托东三环、四环沿线,加强北京商务中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关村朝阳园等产业功能区的协同,带动南部地区发展。依托长安街东延长线,围绕北京商务中心区与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的发展,聚焦“五大提升工程”,高品质建设首都功能核心区与城市副中心连接的城市廊道。

    以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关村朝阳园、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等产业组团为核心,依托城市边缘集团规划产业空间布局优势,构建适合高精尖产业集群发展的产城融合组团。

    第50条 强化重点功能区的发展能级

    1.奥林匹克中心区

    突出国际交往、体育休闲、文化交流等功能,以亚投行建设、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冬奥筹备为契机,提升重大国际活动承载能力,建设北中轴文化带,成为中华文明集中展示窗口,打造集体育、文化、会议会展、旅游、科技、商务于一体的现代体育文化中心区。

    2.中关村朝阳园五区(西区、北区、东区、望京地区、健翔区)

    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三大高精尖主导产业发展,强化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提升产业间融合创新能力,将该区域打造成为朝阳科技创新主阵地与新兴产业增长极。

    3.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

    践行国家对外开放新战略,打造首都国际交往新承载,实现北京城市发展新理念。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为指引,以低密度空间形态、高品质城市环境、大尺度生态绿化为本底,以促进国家间重大合作为抓手,围绕第四使馆区建设实施,聚焦国际综合商务合作的核心功能,搭建促进人才、信息、科技、资金等要素流动的新平台,构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国际金融、商务服务、国际多元文化交流等特色优势,服务首都功能完备提级,打造朝阳新型国际化的示范区。

    4.中关村朝阳园垡头中心区

    积极承接北部产业区资源溢出效应,着力推动科技产业、文化产业、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等重点产业关联互动发展,加快培育融合创新型业态。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以数字内容产业、设计服务产业为主导的科技文化产业发展,利用老旧厂房等空间资源,承接品牌文化展演、商业展示活动的举办。利用区域国际化资源与高端商务服务资源,促进国际商务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建立以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贸易、商务管理服务为主的创新支撑服务体系。

    5.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

    强化实验区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完善政策、金融、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打造以文化传媒、数字内容、创意设计、文化贸易、休闲娱乐为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全力加快实验区范围内各乡城市化进程,着力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重点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全面改善城市环境品质。

    第五节 全面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第51条 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创新政务服务方式,优化提升政务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成本,以投资审批、商事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为抓手,对标国际标准,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企业效率,减轻企业负担。汇聚商务服务机构,整合信息服务资源,搭建会展服务平台,促进企业参与国际化合作。加快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环境,营造富有活力的发展氛围。

    第52条 科学配置土地资源,推动产业空间高效利用

    坚持全域规划指标统筹利用,搭建多规合一统筹平台,以区域顶层战略设计为依据,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匹配资源,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增减挂衔接、平衡近远期矛盾。

    健全存量空间城市更新机制,引导并规范老旧工业遗存、特色村庄的保护和转型,探索并推动国有企业的弹性更新和腾笼换鸟,促进和引导存量低效楼宇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

    探索建立农村集体产业用地统筹机制,搭建区级统筹平台,构建公开、透明的项目市场。严格限定城乡产业空间准入退出门槛,实施产业禁限目录、负面清单管理,践行高精尖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探索产业园区平台化运营。

    第53条 加快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发展活力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深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夯实商务服务、科技信息、金融、文化创新等领域的开放成果。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鼓励和支持中外市场合作。

    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畅通投诉渠道,及时解决问题。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国际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发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完善人口、财政、投资、土地、环保等相关配套政策,提升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大力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区属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产资源整合重组,吸引非公经济等社会资本参与区域建设。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