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经验大家谈】孙河地区增设电动汽车充电桩,破解安装难题 助力绿色出行
分享:
(一)协调处置
群众诉求无小事。为满足群众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孙河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在实地勘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能够倾听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物业通过内部“吹哨报到”机制,协同社区一起通过居民议事厅的方式,多方征集百姓的意见,让百姓吐露心声。一部分没有新能源汽车的居民,认为在公共空间安装充电桩侵占了自己的利益,还存在着消防安全隐患,持反对意见;另一部分有新能源汽车居民,则强烈要求安装充电桩。同时,结合前期园区规划没有安装充电桩空间的问题,让社区左右为难。
“每月一题”专项整治计划下发后,地区领导高度重视,决定破解这一难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统筹解决安装充电桩资金的问题后,协调物业、社区充分向百姓征求安装方案,开展“敲门”行动,对不同意安装的居民讲解方案,说明用途,确保其利益不受损失。最终,在物业、社区的多方努力下得到了居民的理解。
(二)确定方案
为加快安装,社区、物业、电力公司等多方会商研判,乡副职领导多次参与实地走访勘查,指导确定充电桩安装建设方案。以康营家园5区为试点,率先安装了10座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投入使用后却发现,小区内存在部分燃油车挤占充电桩车位现象。对此,物业公司采取“技防+人防”举措。一方面,安排工作人员加强日常巡逻,及时清退违停车辆;另一方面,在充电位加设阻车器,即停车入位智能识别系统,利用摄像头识别和智能地锁,阻止燃油车挤占充电位。目前,充电位比较充足,基本满足了居民们日常的充电需求。
(三)安装维护
为保障充电设施设备良好运行,物业公司建立常态巡检机制,安排工作人员定期检查设备设施运行情况;并联合康营家园各社区做好充电桩安装政策宣传工作,开展汽油车、“僵尸车”占位专项治理工作,引导居民养成文明充电、文明停车习惯。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生态福祉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正是基于其零排放、节能低碳的特点。然而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却面临“买车容易充电难”的问题,这正是作为基层政府最该关心,最该推进的民生问题。
(一)党建引领为核心
孙河乡以党建为引领,以内部“吹哨报到”为抓手,引导各级党组织发挥主体责任,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组织体系。在各项重大工作任务中,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切实转化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的强大效能。
(二)强化治理为本质
孙河乡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工作导向,引导各单位凝结在一线,各部门通过内部“吹哨报到”机制,将一个部门不能解决的问题联动其他部门协力解决,有效破解了部门合力不足、基层力量不强、群众参与渠道不畅、干部担当作为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科学治理,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
(三)服务为民是根本
孙河乡将“服务为民”作为工作本源,不断优化群众工作方法,引导各部门、党员干部围着群众转,奔着问题去,沉到一线干,到群众身边解决问题,各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群众立场进一步增强,与群众走得更近、作风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