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如何让网格员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服务地区建设发展?
“一街一乡一特色”之东湖街道经验谈
问题
社区的和谐稳定,离不开这样一群人,他们每日穿梭于小区楼道走访入户、解决诉求、化解风险,群众大事小情从不缺席,他们就是网格员,从事着最基层也最阳光的工作。
如何让“小网格”在基层治理和服务中发挥大作用?构建运转高效、服务便捷的网格工作体系,全面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一起看看东湖街道的经验做法。
2021年9月17日,朝阳区编外人员机构改革后,13名城市管理监督员下沉至东湖街道统一管理。此次下沉人员由原望京、大屯、东湖三部分城市管理监督员组建而成。东湖街道高度重视,重整队伍,将平均年龄48周岁的13名网格监督员纳入市民诉求处置中心,成立东湖街道网格队。通过建章立制、拓展职能,将网格队打造成一支在文明城区创建、地区建设与发展等重点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队伍。
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东湖网格队共上报城市管理系统案件20312件,其中市容环境10426件、街面秩序7839件、宣传广告1036件、门前三包518件、朝阳特殊事304件、私搭乱建79件、公共设施53件,突发事件57件。
东湖街道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网格员熟悉社区情况的先天优势,进一步拓展网格队处理群众诉求、解决社区问题、为地区居民服务的新职能。充当诉求处置中的“手”、“眼”和“腿”。
一、诉求处置的“手”
网格员自下沉东湖街道以来,角色由“裁判员”变为“运动员”。诉求中心将东湖全域划分为10个网格,每个网格员都拥有了自己的“领地”,不仅能高效地发现问题,更能快速地解决问题。自下沉街道至今,东湖网格员在巡查中共发现并“伸手”自处置案件9280件。对社区派单量减少45.69%,有效为社区减压。
东湖为每位网格员配备随身工具包,对于易处置案件,网格员随手处置,如烟头、小广告、垃圾袋等,发现即“伸手”处理,不再往社区派单,有效为社区减压。
二、诉求处置的“眼”
针对一些现场类的“12345”案件,东湖诉求中心第一时间联线片区网格员,指导网格员前去查看情况。街道为每位网格员配备移动单兵设备,发生紧急事件时,诉求中心通过指挥中心大屏调度距离现场最近的网格员迅速前往,并由网格员发回第一现场情况。目前已经形成了早6点到晚10点的全方位巡查。东湖街道“诉求中心+网格队”的模式,既激发了网格队员的潜能,同时也改变了诉求中心以坐席为主的人员现状,改变了诉求中心以电话为主的沟通方式,改变了诉求中心以派单为主的处置方式,为接诉即办工作增加了“眼”。
在一次日常巡查中,网格员卢娟同志发现大望京地区有人员聚集,立即拨打街道87415678热线,第一时间将现场照片反馈诉求中心。诉求中心派件员第一时间将照片和现场情况派至平安建设办公室。平安办当即派人前往核查,经确认,为非法集资行为,及时予以了制止,成功使居民们避免了财产损失。为此平安办特为卢娟同志发放平安建设奖金100元。
三、诉求处置的“腿”
网格员走街串巷,是最熟悉属地的人,是对变化最敏锐的人。目前,网格员已经在东湖地区完善了两个社区企业台账的初建工作,完成了辖区内人员聚集场所、牌匾电子显示屏、充电桩、废品回收、机动车乱停放、共享单车聚集点位等小微台账。这些不起眼的台账,便于了解辖区内不同时期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前防范,及时应对。
现正值雨期,防汛问题是重点工作。网格队长赵志发同志在街面巡查时发现北小河沿岸的台阶上全是淤泥,栏杆上也挂满了水草,判定为夜间的大雨造成水位线上涨,及时将此情况反馈诉求中心。诉求中心立即将案件情况派至给城市管理办公室,城管办立即派人前往查看并联系河道管理部门及时处置,做好应对,避免再次暴雨造成更大的影响,排除了安全隐患。
东湖网格队是一支平均年龄48周岁的队伍,他们并不身强体壮;东湖网格队是一支平均文化水平中专的队伍,他们并不学富五车;东湖网格队是一支13人的队伍,他们并不各持己见;正是这样的一支队伍,全天候、全覆盖的巡查,全方位、全角度的监督,全队伍、全心意的辅助,在东湖建设中担当责任,在发现问题中担当主力,在问题处置中担当重任,在接诉即办中担当节点,在服务群众中担当作为,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下一步,东湖街道将继续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零距离”服务群众,让“小网格”发挥大作用。
问题
社区的和谐稳定,离不开这样一群人,他们每日穿梭于小区楼道走访入户、解决诉求、化解风险,群众大事小情从不缺席,他们就是网格员,从事着最基层也最阳光的工作。
如何让“小网格”在基层治理和服务中发挥大作用?构建运转高效、服务便捷的网格工作体系,全面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一起看看东湖街道的经验做法。
2021年9月17日,朝阳区编外人员机构改革后,13名城市管理监督员下沉至东湖街道统一管理。此次下沉人员由原望京、大屯、东湖三部分城市管理监督员组建而成。东湖街道高度重视,重整队伍,将平均年龄48周岁的13名网格监督员纳入市民诉求处置中心,成立东湖街道网格队。通过建章立制、拓展职能,将网格队打造成一支在文明城区创建、地区建设与发展等重点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队伍。
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东湖网格队共上报城市管理系统案件20312件,其中市容环境10426件、街面秩序7839件、宣传广告1036件、门前三包518件、朝阳特殊事304件、私搭乱建79件、公共设施53件,突发事件57件。
东湖街道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网格员熟悉社区情况的先天优势,进一步拓展网格队处理群众诉求、解决社区问题、为地区居民服务的新职能。充当诉求处置中的“手”、“眼”和“腿”。
一、诉求处置的“手”
网格员自下沉东湖街道以来,角色由“裁判员”变为“运动员”。诉求中心将东湖全域划分为10个网格,每个网格员都拥有了自己的“领地”,不仅能高效地发现问题,更能快速地解决问题。自下沉街道至今,东湖网格员在巡查中共发现并“伸手”自处置案件9280件。对社区派单量减少45.69%,有效为社区减压。
东湖为每位网格员配备随身工具包,对于易处置案件,网格员随手处置,如烟头、小广告、垃圾袋等,发现即“伸手”处理,不再往社区派单,有效为社区减压。
二、诉求处置的“眼”
针对一些现场类的“12345”案件,东湖诉求中心第一时间联线片区网格员,指导网格员前去查看情况。街道为每位网格员配备移动单兵设备,发生紧急事件时,诉求中心通过指挥中心大屏调度距离现场最近的网格员迅速前往,并由网格员发回第一现场情况。目前已经形成了早6点到晚10点的全方位巡查。东湖街道“诉求中心+网格队”的模式,既激发了网格队员的潜能,同时也改变了诉求中心以坐席为主的人员现状,改变了诉求中心以电话为主的沟通方式,改变了诉求中心以派单为主的处置方式,为接诉即办工作增加了“眼”。
在一次日常巡查中,网格员卢娟同志发现大望京地区有人员聚集,立即拨打街道87415678热线,第一时间将现场照片反馈诉求中心。诉求中心派件员第一时间将照片和现场情况派至平安建设办公室。平安办当即派人前往核查,经确认,为非法集资行为,及时予以了制止,成功使居民们避免了财产损失。为此平安办特为卢娟同志发放平安建设奖金100元。
三、诉求处置的“腿”
网格员走街串巷,是最熟悉属地的人,是对变化最敏锐的人。目前,网格员已经在东湖地区完善了两个社区企业台账的初建工作,完成了辖区内人员聚集场所、牌匾电子显示屏、充电桩、废品回收、机动车乱停放、共享单车聚集点位等小微台账。这些不起眼的台账,便于了解辖区内不同时期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前防范,及时应对。
现正值雨期,防汛问题是重点工作。网格队长赵志发同志在街面巡查时发现北小河沿岸的台阶上全是淤泥,栏杆上也挂满了水草,判定为夜间的大雨造成水位线上涨,及时将此情况反馈诉求中心。诉求中心立即将案件情况派至给城市管理办公室,城管办立即派人前往查看并联系河道管理部门及时处置,做好应对,避免再次暴雨造成更大的影响,排除了安全隐患。
东湖网格队是一支平均年龄48周岁的队伍,他们并不身强体壮;东湖网格队是一支平均文化水平中专的队伍,他们并不学富五车;东湖网格队是一支13人的队伍,他们并不各持己见;正是这样的一支队伍,全天候、全覆盖的巡查,全方位、全角度的监督,全队伍、全心意的辅助,在东湖建设中担当责任,在发现问题中担当主力,在问题处置中担当重任,在接诉即办中担当节点,在服务群众中担当作为,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下一步,东湖街道将继续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零距离”服务群众,让“小网格”发挥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