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朝阳区审计局将落实审计署和北京市审计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继续坚持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审计工作。审计项目安排重点围绕疏功能、减人口、稳增长的中心工作,有序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探索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突出系统性、绩效性的审计思路,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强化审计结果运用,促进政府管理水平提升,机制体制创新完善,切实发挥服务区域发展的作用。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核心目标
2017年审计项目计划安排自觉融入全区发展大局,努力发挥审计监督服务、保驾护航的职能作用。围绕疏功能、减人口的重点工作,大气和水质生态环境治理任务,全区重点建设整治任务,转换动力推动产业升级以及国有企业运营,安排相关专项审计。通过审计促进政策措施执行及推进全区重点任务完成,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资金绩效。
二、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全覆盖
落实全覆盖的要求,加大部门轮审力度,全年安排18个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在项目安排上突出对重点部门的审计,关注资金安排使用的真实合法性。全年安排15个单位27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街道和乡(地区办事处)的覆盖。同时,在深化对国有资产、财政资金审计的基础上,加大对我区自然资源资产关注的力度,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进一步试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三、突出系统性、绩效性的审计监督思路
2017年审计的重点事项和重点内容贯穿系统性、绩效性的审计思路,加强项目整体联动,更加突出系统性监督。一是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中关注各单位所承担的疏功能、减人口,环境治理、民生保障等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审查财政资金安排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二是转换审计视角,注重从机制体制层面分析问题,立足规范一个方面或一个领域的内容,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三是将绩效意识融入审计项目和审计内容中,通过审计促进政府和各部门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绩效意识,创新完善制度。
四、强化审计结果运用,提高审计工作质效
进一步强化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切实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一方面加大审计整改力度,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加强跟踪督促,实行整改销号制度,确保审计结果落到实处,体现实效。另一方面按照区《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审计监督协调暂行办法(试行)》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发挥审计与监察、财政、发改、国资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注重对问题和线索的沟通,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发挥部门间整体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