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2025年预算
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2025年部门预算公开目录
一、2025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一)部门情况
(二)收入预算说明
(三)支出预算说明
(四)部门“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说明
(五)部门政府采购预算说明
(六)政府购买服务预算说明
(七)机关运行经费情况说明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情况说明
(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情况说明
(十)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说明
(十一)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情况说明
(十二)财政绩效评价情况说明
(十三)名词解释
二、2025年部门预算表
表一 收支总表
表二 收入总表
表三 支出预算总表
表四 项目支出表
表五 政府采购预算明细表
表六 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总表
表七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表
表八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表
表九 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表
表十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支出表
表十一 财政拨款(含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三公”经费支出表
表十二 政府购买服务预算财政拨款明细表
表十三 项目支出绩效表
表十四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
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2025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一、部门情况
(一)部门机构设置、职责
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根据《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工作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京朝办字〔2023〕2号)设立,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工作委员会是区委派出机构,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理委员会是区政府派出机构,为副局级。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是区政府工作部门,为正处级。
根据《关于调整朝阳园党工委、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职责机构编制的通知》,朝阳园党工委、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信息化局)设9个内设机构,分别为办公室、发展规划处、产业促进一处、产业促进二处、产业促进三处、科技创新处、产业空间管理处、企业服务处、机关党委(党群工作处);下属1个预算单位,为北京市朝阳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国家和北京市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和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及区委、区政府的有关决议、决定。
2、负责拟定本区科技发展、园区发展、科普工作等中长期、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高精尖产业、工业及中小企业发展。
3、落实示范区优化产业布局调控要求,参与编制园区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制定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并推进落实。
4、牵头推进本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新能力建设、产学研融合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发展,开展政策宣传培训和政策扶持,开展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和科技领域创新示范、军民融合、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国际化发展、科技惠民等方面的促进服务工作。牵头建立本区科技管理平台和科研项目资金协调、监管机制。
5、组织开展本区及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招商引资、经济分析、经济发展、财源建设、区科技计划专项实施等工作,协助统计主管部门做好园区科技统计工作,协调区有关部门和街乡及驻区社会单位落实园区产业发展工作。
6、负责开展本区及园区创业服务、企业服务、产业促进、对外交流合作、宣传推介工作,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区域协调发展。
7、负责本区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信息化方面监测分析、统计发布工作,协调解决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信息化运行和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指导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8、负责本区信息化基础设施规划管理、协调融合等相关工作。负责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承担本区通信保障应急指挥相关工作。
9、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督促驻区企业、相关责任单位履职尽责,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协助有关部门和属地街乡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10、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人员构成情况
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部门行政编制67人,实际60人;事业编制24人,实际20人;聘用人员0人。
离退休人员30人,其中:离休0人,退休30人。
(三)本预算年度的主要工作任务
2025年,我委将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区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全面推动“商务+科技”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持续完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完善产业垂直生态体系建设,厚植创新土壤,以科技创新支撑朝阳区建设首都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示范区。
一是持续完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和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发挥“数链先锋”产业党建联盟、科技创新专家顾问委员会等平台载体作用,统筹联动高校院所、创新平台、央国企、龙头企业等各方资源,共建多元共治工作体系。深化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完善朝阳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职能,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统筹调度,推进朝阳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中关村示范区分园改革提升等各项任务落实。研究编制科技创新、中关村朝阳园“十五五”发展规划,绘制未来五年发展路径。协同相关街乡共建科技产业园区和创新生态服务工作机制,发挥对全区科技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管委会+平台公司”紧密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朝阳科技集团在园区重点工程建设、产业培育、企业服务、科技投资、特色园区建设等方面支撑作用,形成政策引导与市场激励相协调的发展体系。强化产业链、产业基金、特色园区生态精准招商,做好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工业、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等指标稳增长工作,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
二是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强化高校院所、央国企、龙头企业等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强产学研协同体系建设。深化与北工大、北理工、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大力推进山河湾谷创新区、北理工朝阳科技园、朝阳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加大对技术研发攻关、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链环节的支持力度。深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鼓励产业链头部企业开源开放,面向产业链生态企业提供场景、需求和平台支撑,建设全链条创新联动机制。筹备朝阳产业技术转化研究院,围绕研发项目概念验证、共性技术、小试中试等需求,布局建设一批专业服务平台,引进技术转移专业团队,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
三是做大科技创新产业规模。发挥专班机制,加快4个主导产业全链条产业布局,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集聚全链条创新要素,建立垂直产业生态体系,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加快中关村互联网 3.0 产业园、北京数字人基地建设,巩固扩大互联网 3.0 (元宇宙)产业优势;启动AIspace人工智能产业园,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示范应用高地;建设智慧安全产业园,搭建数字安全产业生态体系。大力推进中关村数字医疗产业园建设,协同北京数智中医药谷等特色园区,积极完善垂直生态服务体系,加速打造数字医疗产业集群。持续提升数据要素创新基地能级,发挥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作用,打造国际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加强对未来产业发展研究,出台“星辰朝阳”计划,加快布局 6G、低空、卫星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方向前沿赛道,谋划建设空天特色产业园;与玻色量子等链主企业合作建设光量子技术创新(中试)平台,加速成果转化,带动上下游企业聚集,打造光量子产业创新孵育基地。加快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建设,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普惠算力服务。
四是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持续完善“1+1+N”政策体系,发挥对创新主体集聚、创新生态建设、细分产业布局、产业平台载体建设等的精准支持作用。高标准建设国际创业投资集聚区,构建与产业方向相适配的科创基金体系和科技金融服务矩阵。加快推进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建设,持续加强与新加坡、香港的产业链接,积极拓展企业出海渠道资源。持续完善全生命周期、全要素企业服务体系,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包”机制,引导企业将新增、优质科技创新板块业务集聚朝阳;实施科技企业推广计划,支持开展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及应用场景开放验证。做好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筹办和服务保障工作,扩大细分领域产业生态活动、创投会客厅、ITEC创新大赛、科技周等品牌活动效应,营造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良好氛围。
五是优化提升中关村朝阳园发展能级。按照中关村分园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关村发展专项督查整改要求,进一步深化朝阳园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措施落地。推动中关村朝阳园新一轮空间规模和布局调整,谋划集中连片产业集聚区纳入市级高新区,引导重点企业向中关村政策区集聚。力争北区街区控规方案获市级批复,加快北区启动区内地块入市、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市政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完成望京国际人才公寓与崔各庄站A出入口一体化结合工程,保障国际人才公寓顺利竣工验收。保障国际医院项目按时开工,加快人才公园项目进度,实现高压线入地永久工程完工。推进南部山河湾谷创新区加速发展,加快先导区成果转化和孵化,辐射带动朝阳南部崛起和提质升级。
二、收入预算说明
2025年收入预算41502.960401万元,比2024年50071.254983万元减少8568.294582万元,下降17.11%。其中:本年财政拨款收入41502.960401万元,比2024年50071.254983万元减少8568.294582万元,主要变动原因是根据《关于调整朝阳园党工委、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职责机构编制的通知》(京朝办字[2024] 16号),部分部门职责和内设机构调整,人员划出;本年其他资金收入0万元,与2024年持平;单位结转结余资金0万元,与2024年持平。
三、支出预算说明
(一)基本支出预算3093.787001万元,占总支出预算7.45%,比2024年3779.221716万元减少685.434715万元,下降18.14%,主要变动原因是根据《关于调整朝阳园党工委、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职责机构编制的通知》(京朝办字[2024] 16号),部分部门职责和内设机构调整,人员划出。
(二)项目支出预算38409.173400万元,比2024年46292.033267万元减少7882.859867万元,下降17.03%,主要变动原因是根据《关于调整朝阳园党工委、朝阳园管委会(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职责机构编制的通知》(京朝办字[2024] 16号),部分部门职责和内设机构调整。部门预算项目主要为朝阳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引导资金、朝阳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党群服务中心场地租赁费用等。
四、部门"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说明
(一)"三公经费"的单位范围
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部门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开支。单位包括2个所属单位。
(二)"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说明
2025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14.238602万元,比2024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减少0.697600万元。其中:
1.因公出国(境)费用。2025年预算数0万元,与2024年预算数持平。
2.公务接待费。2025年预算数0.976202万元,与2024年持平,主要原因: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不折不扣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继续严控“三公”经费,压减公务接待相关费用。
3.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2025年预算数13.262400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2025年预算数0万元,与2024年预算数持平;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2025年预算数13.262400万元。比2024年预算数13.960000万元减少0.697600万元,主要原因:继续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压缩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
五、部门政府采购预算说明
2025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部门政府采购预算总额825.849728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预算3.028000万元,政府采购工程预算0万元,政府采购服务预算822.821728万元。
六、政府购买服务预算说明
2025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部门政府购买服务预算总额1008.651268万元。
七、机关运行经费情况说明
2025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1家行政单位以及0家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的机关运行经费财政拨款预算449.507982万元。
机关运行经费:是指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支出中的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情况说明
本部门2025年无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预算。
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情况说明
本部门2025年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预算。
十、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说明
2025年,本部门汽车8辆,共计150.158435万元;单价100万元以上设备(不含车辆)1台(套)。
十一、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情况说明
2025年本部门已填报部门整体绩效目标,详见附件14。2025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填报绩效目标的预算项目27个,详见附件13。
十二、财政绩效评价情况说明
2024年,区财政局对我单位“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朝阳区筹办与服务保障工作相关经费项目”开展了事后绩效评价,此次绩效评价得分82.99分,绩效级别为“良”。
十三、名词解释
本部门无专业性较强的名词
附件:
1.收支总表(预算01表)
2.收入总表(预算02表)
3.支出预算总表(预算03表)
4.项目支出预算表(预算04表)
5.政府采购预算明细表(预算05表)
6.财拨总表(预算06表)
7.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表(预算07表)
8.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表(预算08表)
9.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表(预算09表)
10.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支出表(预算10表)
11.“三公”经费支出表(预算11表)
12.政府购买服务预算财政拨款明细表(预算12表)
13.项目支出绩效表(预算13表)
14.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预算14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