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各庄办好“民生微实事” 让幸福无“微”不至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崔各庄地区各级党组织学史重行,始终坚持把党史学习与推动工作有效结合起来,积极对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走到群众身边,倾听群众心声。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实际行动,全力办好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助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切实增强地区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小区提质改造惠民生 实事办到居民心坎上
“小区环境改善了,新铺的柏油路、整齐划一的停车位,还有新建的电动车便民充电站……大家都觉得小区一下子豁亮了不少,住在这儿心里也敞亮。”家住马南里社区的魏大爷说起社区发生的变化,开心地打开了话匣子。近日,随着马南里老旧小区东、西区公共区域改造工程的结束,社区居民收获了一个道路平整、停车有序、景观别致的全新社区环境。
马南里社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分为东、西两区,共有18栋居民楼,一千五百余户居民,建成时间长,存在基础设施陈旧、配套滞后、停车难、房屋老旧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也直接制约社区的功能提升和面貌改善。为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马南里社区老旧小区工程于今年3月份正式启动。改造工程共分为三个阶段,目前,第一阶段的公共区域改造已经完成。此次公共区域改造以“人文马南 花园社区”为主题,着重突出人文、宜居和生态等元素,主要针对社区内的道路、供电、绿化、围墙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
文化软环境焕然一新
改造后的东、西区大门出入口,入眼便是崭新气派的小区门头,上面醒目的写着“马南里东(西)区”几个大字。改造后的门头以镂空廊架形式呈现,拓展了行人和车辆通道的宽度,既有利于人车分流,又营造出通透明亮大气的现代化设计风格。
在西区入口处,一股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昔日斑驳的水泥墙变身成党史教育的文化墙,一张张生动的党史文化图片清晰地映入眼帘,成为了社区党员及居民接受党史文化熏陶,传承红色基因的好阵地、好去处。社区党委因地制宜打造的党史文化墙,使得社区文化环境焕然一新,营造了浓厚的党史文化学习氛围,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数百米的党史文化墙,映红了社区,成为一道靓丽的党史学习风景线。社区文化墙建成以后,很多居民对这种宣传形式予以肯定。
“社区打造的这片红色阵地还原了历史,让大家以最质朴和直观的形式重温红色历史、接受红色教育、传承革命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党的认识。”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仝万举如是说。
除了党史文化,文化墙还开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风廉政与社区文化”等栏目,进一步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希望通过打造社区文化墙,让社区居民时时感受党建文化,处处感知社会文明。”社区党委书记田华表示。
整体环境设施有效提升
“往年小区内道路破损严重,绿化也不多,如今面貌大变样了,瞧瞧这新修的柏油路!路平整了、环境更美了,空闲的时候下来散散步,非常舒心。小区生活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政府的关心、投入和支持,在这里真的要表示感谢。”居民李女士带着自家孙子出来散步时愉快地说道。
通过改造工程,社区绿化环境得到全面升级。在保留原有树种基础上,补种各式色彩缤纷的花木,包括碧桃、玉兰、海棠和榆叶梅等,打造了“梅清”“兰雅”“海棠馨”等别致社区景观。改造完工后,东、西两区绿化面积均达到15000平方米,社区总体绿化率提升至29%。
“感觉车位比以前多了,下班回来停车方便多了。”说起小区里的新停车位,居民张先生竖起大拇指。以前,张先生常为停车而“头疼”,晚上回来的晚,车没地方停。通过改造,社区停车位数量增加了,其中东区停车位由原有的376个增加到近400个。同时,对社区内停车无序的情况进行梳理,视楼间距情况将停车位分别规划成与楼体平行的插缝式或45度斜角停车方式,车位一字排开,干净整洁,掩映在楼间的绿植之中,令人赏心悦目。
随着社区内电动自行车逐渐增多,之前的充电桩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社区通过摸排调查,发现电动自行车数量约为200辆。“尽快在社区里新建电动自行车便民充电站”成为很多社区居民的共识。
为了尽快推动便民充电站落地,社区通过与楼门长、居民代表、老旧小区改造施工方多次沟通协商。最终新增了6处便民充电站。改造后的便民充电站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车棚功能,还加入了门禁、充电桩、消防自动灭火器等新设备。增加便民充电站后,马南里东区现有52组充电插口,西区现有70组充电插口,基本可以满足现有电动自行车充电的需求,杜绝了楼道内电动车充电以及楼外飞线充电的现象,居民们也会自觉将电动车存入便民充电站内。为了保障充电站内电动自行车的安全,只有办理了进门卡的车主才能刷卡进入。原本乱停乱放的车辆变成了“一车一位”,地面上整齐规划了车位。每个充电站墙上安装了20余个充电插座,专门供电动自行车在此充电。
“以前我都是把电动车停放在楼下,还要上好几道锁,就这样我都不放心,经常下楼查看,现在把车停在充电站里,我心里踏实多了。”如今,居民贾先生现在每天外出回来后,都会把自己的电动车存放在便民充电站里,既可以满足充电需求,又有了安全保障。
“通过第一阶段公共区域的改造,我们整理了杂乱线路,新建雨污管网,增设路灯、便民充电站等设施,硬化、美化了社区道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旧小区脏乱差状况,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马南里社区党委书记田华表示,下一步,社区将深入宣传动员,引导社区居民支持配合老旧小区改造,群策群力,有序推进马南里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后续阶段的完成。
文/郭剑峰
顺白路全线重铺柏油路 道路焕然一新更通畅
在崔各庄乡和孙河乡之间,有一条横向连接的“兼具艺术和绿化”的城市道路,这条道路西起来广营北路朝来森林公园三期,途经奶东村、圣露庄园、何各庄村、一号地国际艺术区、红砖美术馆、何里栖地公园、马泉营村、万荷艺术文创园等,最终接驳京平高速,这条路便是顺白路。
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十分醒目的标识标线,铺装上了崭新的透水青砖的人行步道,道路周边环境焕然一新……近日,不少出行于顺白路上的居民欣喜地发现,原先坑洼多、易堵车的破旧道路,经过整治,悄然间华丽变身为一条新铺的柏油马路。新铺设的道路主体,进行了功能优化和形象美化,呈现出了全新面貌,较大地提升了区域道路环境。
2020年底,崔各庄乡顺白路优美大街工程整治项目正式启动,对顺白路及道路两侧环境进行美化整治。“工程启动后我们发现,由于顺白路前期道路两侧楼宇、公园等众多大型工地建设,来往重载车辆及施工设备较多,道路超负荷使用情况严重,以致路面‘龟裂纹’随处可见,对居民出行及车辆行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工作人员介绍。
2021年,崔各庄乡政府结合文明城区创建要求,积极协调朝阳区交通委等部门,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全长约4公里的顺白路全线进行全面升级。通过进行现场踏勘、对道路现状充分研判、制定顺白路道路重修方案,8月28日,顺白路全线整修工程开工实施,此次施工对顺白路及两侧人行道及盲道进行重新铺设,并更新施划了交通标识线。同时,为提升居民出行安全,针对无步道路段在努力协调及条件允许情况下进行了步道增设。
此外,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行人及车辆安全问题,施工期间,采取了半幅封闭施工方式,完工一段恢复通行一段,既保证了施工安全,又尽可能减少了对道路交通影响。10月中旬,顺白路基础处理、面层沥青摊铺、步道砖铺设、交通标线施画等工作全部完成,现已全部开放通车。“没有改造之前,这条路到处是坑坑洼洼的,我们出行就不方便。重新铺设后美观很多了,走在路上感觉环境漂亮多了,开车也特别顺畅。”经常出行路过顺白路的何各庄村村民陈先生表示。
“除了此次顺白路重新铺设外,优美大街工程整治项目中的整治底商外立面、建筑物粉饰也已基本完工。”工作人员表示,该项目正在进行道路两侧沿线绿化环境整治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完工,待所有施工完成,这条道路将变得漂亮又舒适。
文/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