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治理中
“楼门院”是居民走出家庭参与社会活动
沟通邻里感情的重要纽带
是连接家庭和社区的神经末梢
为进一步推动社区治理向居民小区治理
楼门院治理深化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安贞街道在各社区
开展特色楼门治理试点行动
探索楼门院治理新方式
01现场观摩会会议
10月13日下午,安贞街道工委书记董健,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陆黎丽,副主任李爱姣,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谈小燕,社建办,以及10个社区书记共16人,参加安贞街道楼门治理工作现场观摩会会议。
一行人首先参观了涌溪社区二区14号楼垃圾分类小院改造和15号楼楼门治理工作成果,并听取了社工瑞涵和居民骨干刘连坤对改造运行情况的介绍。
随后又到裕民路社区参观了一号院“天天消除”项目点位及2号楼楼门治理工作成果。
参观结束后,所有成员到裕民路社区夷红心养老驿站举行工作会。会上,安华西里社区、五路居社区、安贞西里社区、裕民路社区书记就本次观摩情况谈了心得体会。
办事处副主任李爱姣总结了下一步楼门治理的工作方法:1、真抓真干才能出成效;2、真学真用才能长本领;3、真有(自治队伍)真行才能实根基;4、真教真帮才能强自治;5、真招真章才能有突破;6、真查真干才能保成效。同时她也表示贞美楼门治理工作让街道和社区从千难万难中找出千方百计,让千家万户变得千好万好。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谈小燕分三步谈了楼门治理的愿景,第一步干净起来;第二步美丽起来,美丽起来的同时通过更精细化、更人性化的场景营造,提升社区温度;第三步通过组织和机制创新动员更多的居民参与楼门治理工作,让机制运转起来,从而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共同体。
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陆黎丽对今年楼门治理工作的成效进行了肯定,并总结出三变:一变,基本治理目标变了,因为社区基础工作做得到位,楼道楼院干净美观变得常态化;二变,社工状态变了,通过楼院环境的变化使社工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价值感;三变,互动性变了,社区有工作方法,能凝聚更多资源、更多力量参与到楼门治理工作中。
最后,街道工委书记董健表示颜值提升是楼门院治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共同体建设推动,而做好共同体建设,需要:
一:发挥门店联合会的作用。各社区要善用监督、评比机制,联合地区门店、社会单位,共同做好楼门院治理。
二:实现居民社会参与的组织化。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发挥各社区党支部作用,动员组织更多居民参与到楼门院建设中来。
垃圾分类和堆物堆料
一直是社区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一起来看看涌溪社区
和裕民路社区是怎样实现
楼门精细化治理的吧~
02垃圾分类小院改造
涌溪社区二区14号楼垃圾分类小院的改造是社区实现楼门精细化治理的有益探索。
此前有居民反映放置在2单元前的垃圾桶天热时会散发异味,不仅路过需要掩鼻,低楼层甚至都不敢开窗。针对这个问题,安贞街道和涌溪社区高度重视,在今年7月底,对楼内48户居民进行入户征集意见,并在8月初召开2次居民议事会,就定时定点投放垃圾以及小院的改造制度等细节进行协商 。
最终在九月份完成了垃圾分类小院改造,将原有的垃圾桶撤掉改为平地,为居民多增加了一个停车位。同时,启动了定时定点垃圾投放工作,并向每一户居民发放分类垃圾桶,垃圾袋及积分卡,由分拣员给垃圾分类投放做得好的居民,在积分卡上盖章。按照居民积攒的积分数量,定期开展积分兑换活动。
为了更好地延续垃圾分类实施的成果,涌溪社区在14楼每个楼门,都制定了垃圾分类积分优秀榜,定期在优秀榜上及居民群中向大家进行公示和表彰,使大家相互监督,共同做好垃圾分类。
03美邻美换小屋
裕民路社区解决堆物堆料的新实践是把一号院原有无人打理、废弃的公共空间改造成“美邻美换”小屋,主动清理自家堆物料,送至小屋的居民,可以获得相应积分,用于兑换物品。也可以置换其他物品,实现弃物再利用。
同时,把原来无序摆放在院子里的花盆统一“上架”,既美观,又节省空间。
对于清理楼道内的小广告,裕民路社区也是转变思路,不断创新,在每个楼门口都设置了专门的“小广告张贴板”,有效解决了楼道内小广告乱贴问题。
下一步
安贞街道将
继续创新楼门院治理方式
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