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正气讲武德 传承非遗练摔跤
老北京人管摔跤叫做“掼跤”,从事此行业的人则称其为“撂跤”,中国式摔跤既是体育竞技项目,又是民间娱乐运动;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修身养性,是民众喜闻乐见的综合民俗艺术。在崔各庄乡属企业六合天地置业公司有一位民间摔跤名家,他叫李东升,曾在国内众多摔跤比赛中多次拿过冠亚军,如今还是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十年练一摔 摔出多个冠军
“我都练摔跤30多年了,越练越感觉有意思。”说起摔跤,李东升喜形于色,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连说带比划,举手投足之间,虎虎有生气,丝毫看不出他已经55岁年龄。
李东升出生于1966年,是朝阳区上辛堡村人。小时候没有什么业余活动,村里年轻人没事就凑在一起切磋摔跤, 他经常站在旁边看,耳濡目染也爱上了摔跤,没事就喜欢在家比划几下。在他12岁那年,村里举办摔跤比赛,有一个技术很好的人,把竞争者都摔趴下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李东升自告奋勇也上台去比试,结果没几下就被摔在地上。这让李东升很佩服,也激起了他不服输的心。后来他每天除了上学和帮家里做点家务活外,业余时间都用来练习,一开始主要是练习基本功,他深知只有基本功练扎实了,才能摔出水平来。那时候,十几岁的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习,手抓坛子、摔麻鞭子、练地秤、拉滑车他都练一个遍,练到要上学了才收手。晚上放了学再练几个小时。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后来初中毕业在东郊农场油箱厂运输车间上班时,我也弄了一个摔跤练功的地方,有基本的器械工具。很多同事也喜欢和我一起练,下班休息了我们就切磋切磋,完全当娱乐。”李东升笑呵呵地回忆。“在摔跤这件事上,家人都很支持我。”李东升说,记得有一次有人找他切磋摔跤,正好赶上家里正在砌墙,爸爸就对他说,你去吧,我自己来。李东升撂下手里的活就跑去摔跤了。说到这里李东升哈哈大笑。
后来,李东升有幸拜师当时有名的京城跤王马贵宝学摔跤。“能在他老人家名下拜师学摔跤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李东升说。师傅家住在西四,他一有时间就骑自行车去师傅家里学习,坚持了好多年。在师傅那里,李东升学会了摔跤的技巧,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经过拜师学艺,加上自己多年的勤练。1988年,李东升第一次正式报名参加在和平公社举办的摔跤比赛,拿到了冠军。1989年,在朝阳区举办的摔跤比赛中,他又一次获得了冠军。同年参加北京市级的摔跤比赛,他再次夺冠。也就是在这次比赛中,李东升被当时国家队的李宝如教练看中,选到北京摔跤集训队中参加学习。队伍里有国家聘请的正规教练,队员的训练、生活等各方面都由国家负责。在北京摔跤集训队学习期间,李东升从力学、人体学等方面科学、系统地学习摔跤知识,摔跤水平日益提升。1991年,他参加北京农民运动会和“角力杯”比赛,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2011年参加香港国际邀请赛“武德杯”比赛获得第三名,2018年参加中央民族大学的北京那达慕比赛,作为赛场上年纪最大的一位选手,在五场比赛中赢得三场,成绩斐然。
摔跤如做人 生活工作讲武德
“摔跤如做人,品德要好,心性要善,还要有勇敢顽强的意志。”这是师傅教李东升的道理。摔跤运动需要持之以恒,还要勤钻研。李东升说在摔跤这行,不是拿过冠军就很厉害,而是要有虚心好学的心态。李东升记得有次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一位朋友和他讨论起一个动作,当时他就的觉得不错,回家后一直练习,但是练了一晚上都觉得不得要领。辗转反侧一夜,天刚刚微亮他就开车直奔朋友在通州的家里,又向朋友继续请教这个动作,直到练习到位才肯罢休。
对于李东升这样痴迷摔跤的人来说,一日不练就像缺点什么似的。早上起来,他一般都是先练两手,白天得空也耍两下,晚上会系统练习几个小时,外出去旅游也不间断地练,海边、公园、林荫道,都有他练习的身影。“一旦练上了就老想练,摔跤有意思啊,强身健体,又锻炼心理素质,又锻炼头脑……”他不光自己练,还会带动一群人学习摔跤。刚到六合置业的时候,同事们知道李东升会摔跤,就让他也教教大家。自那开始,中午休息的时候,一群爱好者没事了就练一练,大家通过练习摔跤也培养出工作默契,在团结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团队氛围变得非常融洽。
“记得刚来六合置业的时候,我们在维修一个中控机房,当时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尽快维修完毕,别的技师听说后,好几个人都赶过来一起排查故障。”在六合置业工作多年,李东升一直兢兢业业,过年过节经常自愿到公司值班,现场巡查安全问题。他一直谨记师傅的教诲,无论是在摔跤的过程中,还是在学习生活中,都以德为先。
传承摔跤非遗是心愿
新冠肺炎疫情前,有很多喜欢摔跤的朋友和李东升一起相约每周一、三、五晚上练习摔跤,风雨无阻,直到疫情开始才取消了。“我有个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退休后,能找个地方开设一家公益的摔跤馆,系统地把我掌握的摔跤知识传给娃娃们,让中国的摔跤有更多的人继承发扬光大。”李东升尽个人所能的传授中国的摔跤文化,现在经常有国家队队员会来和他切磋摔跤技术,但是他想能更大范围的,更加接近地区百姓的,接地气的传授摔跤技艺,让大家能强身健体,也希望能把摔跤这项运动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文/梁灵 马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