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CBD全长3.6公里的光华路犹如一条时光隧道承载了北京城东七十载的工业记忆与现代传奇那光华路的“光华”从何而来?
朝阳门外,东大桥以南,曾有一片名叫“苗家地”的荒野。1950年深冬,一群工程师站在寒风里,指着这片地说:“就是这里了。”
北京20世纪80年代的地图他们是从丹东(今辽宁省丹东市)迁来的光华染织厂先锋队。十个月后,241台织机在此轰鸣作响——北京光华纺织厂诞生了。从此,一条穿越田野的新路有了名字:光华路。
这条路,见证过“金台夕照”碑在乾隆年间的巍然屹立,也亲历了它在2002年重见天日时泥土剥落的瞬间。但光华路最动人的心跳,来自那些机器轰鸣的年代。
在这里,北京制药厂的工人们三班倒生产急需药品,雪花电器的工程师们彻夜调试中国第一台电冰箱。
1958年,一辆名为“井冈山”的黑色轿车从北京汽车制造厂驶出,当它颠簸在还是碎石路的光华路上时,围观群众不会想到,六十年后这里将矗立起中央电视台的“空中楼阁”。染织厂9700平方米的厂房里,纺织机梭子穿梭的声音持续了三十五年,直到1986年最后一批坯布完成染色。变化始于90年代。推土机来了,脚手架立起来了。汉威大厦、光华大厦、铜牛大厦、中央电视台新址——如同从历史深处生长出来的未来拔地而起。
2005年,北京光华纺织集团和北京五洲染织集团公司等15家企业,重组成北京光华五洲纺织集团公司,是一家集科、工、贸、商、房地产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总部位于北京CBD的光华大厦。
如今走在光华路上,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折射着奇妙的光影交错:中央电视台的斜塔倒影里,流云与车流在其中织就流动的光纹;财富中心广场上的“金台夕照”碑,夜幕降临时与中信大厦的灯光重合成古今双塔。
当黄昏再次降临,写字楼里灯火通明,车辆在宽阔的马路上穿梭,呈现出现代都市的繁忙景象。历史并未消失:燕京八景之一的“金台夕照”碑被妥善安置在财富中心广场,成为连接古今的实物见证,在老厂崛起的大厦延续着工业记忆。这条路上,往日的工业脉搏已转化为新时代的经济活力,继续为北京城市发展注入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