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长者版>>基层动态

新婚次日离家攻博!“核三代”家风香飘奥运村

日期:2025-08-08 16:37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奥运村街道办事处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24年军龄37年党龄的她是“核二代”,也是社区居民口中的“大院社会活动家”;老父亲生前以九旬高龄在家乡的大专院校进行宣讲,为传播党史军史贡献余热;儿子王瀚,新婚次日离家攻博,如今学有所成,尽展医者的妙手仁心……她叫佟红,奥运村街道总装社区首都老兵志愿者,以她为连接点,上有“家严”牵引,下有“爱子”弘扬,一家三代齐奋斗,家风香飘奥运村。

佟红父亲佟德贵曾参与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随大军入朝作战。1951年参加元山战役,战斗打响前,每个人都要填写一张小纸条,注明姓名、籍贯、入党时间等,写好后由连长保管。连长在战斗中牺牲,他的口袋里装着大家的证明信。佟红父亲的证明信由他自己保留了下来。2001年,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征集相关文物,老爷子二话不说:“捐!”

佟红常听父亲讲起在朝鲜战争中的故事,其中一幕深深烙在她的心中:一名年轻战士身负重伤,父亲一条腿也负了伤,但他忍痛背起战友往战壕里走。后来,这位战友因伤势过重,没有抢救过来,临终前从怀里掏出几张染着鲜血的朝鲜纸币交给父亲,说:“这是我的党费。”父亲既难过又感动,他知道小战士当时还没有入党。父亲向党组织进行了汇报,小战士被追认为共产党员。

1958年,佟红父亲奉命前往新疆马兰从事核试验训练基地的建设工作,在茫茫戈壁艰苦奋斗了25年,成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马兰精神的践行者。

“父亲为我们一家人树立了榜样。对国家有利的事,他从不说半个不字。”佟红说,老父亲生前还经常以九旬高龄和亲身经历,在家乡的大专院校进行革命传统的宣讲活动,为传播党史军史贡献余热。

佟红作为“核二代”,从小在马兰基地艰苦环境中成长,深受马兰精神的影响和熏陶。1981年参军入伍,又在马兰基地工作了11年,多次参加试验任务的通讯保障工作。在和平年代的平凡工作中,始终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在领器材路上遭遇车祸,头上缝了好几针,短暂住院后就回到连队;头晕倒在夜班岗位上,被送去医院急救,出院后又马上带队执勤;怀孕初期一直坚持和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不搞特殊。

1992年佟红调至北京,2003年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2004年,三年大裁军第一批,佟红以正团职转业到地方,面对职务和待遇问题,一度纠结烦恼,但她及时调整心态,从普通科员干起,在多个部门工作过,并多次受到嘉奖。在街道武装部工作近十年中,亲手送走的新兵约有一个加强排,她也被他们亲切地称为“兵妈妈”。2015年,作为朝阳区先进专武干部,她参加了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活动。

2016年10月,佟红正式退休,继续以“无须扬鞭自奋蹄”的姿态,为自己加油,为社区文明和谐添砖加瓦:加入总装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和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积极参加治安巡逻、垃圾分类、人口普查、助老助残、文明城区创建等各种活动,被社区居民称为“大院社会活动家”,还被选为居民代表及楼门长;疫情期间,多次帮助年迈多病的人采买急需用品;在睡眠不好且有眼疾的情况下,每天坚持“学习强国”线上学习,目前已达10.1万余分的成绩;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馆等十多处纪念馆,参加红色主题教育活动……

新婚次日离家攻读骨科博士

从小在部队大院里耳濡目染,又有祖辈父辈两代人的激励,佟红儿子王瀚也通过勤奋学习,走上了从军的道路。

2008年,王瀚参加高考,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录取。在校期间表现突出,大三(201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荣立个人三等功。2013年被保送上了本校硕士研究生,2014年荣获“优秀学员”称号,同年被北京市政府授予“北京市优秀现役军人”称号,那天,佟红替儿子上台领奖,倍感骄傲和欣慰。

2019年,王瀚继续在第四军医大学攻读骨科博士。当年8月24日是他新婚大喜之日,因为学业时间紧迫,在全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下,第二天他就告别新婚妻子踏上了入学的征程。2022年博士毕业时获得“四有优秀学员”奖章。

近几年来,王瀚多次参加各战区医疗巡诊任务,也去了姥爷和妈妈曾经奋斗过的马兰基地,通过巡诊、参观和访谈,对“马兰精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如今,他已是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骨科的副主任医师,经常一天连做多台手术,妙手仁心受到了同事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践行、传承、弘扬“马兰精神”,佟红一家,三代军人齐奋斗,为强国复兴贡献力量,优良家风香飘奥运村,感染了众多乡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