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长者版>>基层动态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爬楼图”30秒锁定紧急联系人,社区上演教科书式“黄金救援”

日期:2025-04-29 10:52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来广营地区办事处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当高龄老人遇到突发情况,如何能够快速进行救助,并通知到家人?

4月23日,茉藜园社区上演了一次教科书般的救援行为,用行动诠释生死救护的社区“速度”。

30秒找到紧急联系人

“爬楼图”关键时刻显真功

4月23日上午9点45分,茉藜园社区的电话突然响起,电话那头传来焦急的声音:“咱们社区的一位居民在筑华年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参加活动,突然晕倒了,你们能联系上他家人吗?” 社区工作人员任梦冉在接到电话后,一边安抚来电者,一边熟练地打开 “爬楼图” 系统。

“您别急,他叫什么名字?” 在输入张叔叔的名字后,任梦冉按下搜索按钮,系统中马上弹出了老人的房号和家属的紧急联系方式,整个过程不到30秒。任梦冉立即拨通了张叔叔家属的电话,告知了张叔叔的情况。“多亏了这些年攒下的‘家底’,现在查信息比查字典还要快。” 任梦冉事后回忆道。

原来,“爬楼图” 的前身是社区工作者在进行人口抽样调查、全国人口普查等工作中,逐门逐户爬楼登记的纸质信息台账。随着技术升级,如今已成为包含居民姓名、房号、亲属电话等基础信息的电子数据库,这些数据在关键时刻成了打通救援链条的“金钥匙”。

跨社区救援

争分夺秒守护生命

据了解,事发当天,83岁的张叔叔正在筑华年老年服务中心参加排练活动。突发晕厥后,一同参加排练的人员马上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同时,另一位参加排练的刘阿姨跑到筑华年社区居委会求助,因刘阿姨只知道老人住在茉藜园,她希望筑华年社区工作人员帮忙联系茉藜园社区,让他们帮忙联系张叔叔的家属。于是,发生了上文的一幕。

15分钟后,当张叔叔醒来时,茉藜园社区工作人员任梦冉和120急救车均已到达现场。任梦冉和急救人员沟通,得知“老人有心脏病史”,苏醒后还出现了失忆情况。张叔叔不仅忘记了自己晕倒了,还表示不去医院,认为自己的身体没有问题。于是,任梦冉和老人的家属进行电话沟通,确认将其送往医院检查后,他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和急救人员一起用轮椅把老人抬到楼下的担架上,并陪同老人前往医院。

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任梦冉实时告知家属老人的身体情况,并协助准备了老人检查所需的身份信息和紧急联系人资料。当张叔叔的家属赶到医院时,他已经顺利完成初步检查,病情趋于稳定。

数据背后的温度

社区工作者的 “笨功夫”

此次事件中,“爬楼图”的关键作用显而易见。近4年社区工作经历的任梦冉告诉记者:“之前带我的老社工给我留下了一份份word文档,这些是他多年积攒的信息台账,也就是‘爬楼图’的前身。”

这些台账的背后是社区工作者用无数个日夜“爬楼”,一笔一划记录,一字一字输入的。白天居民上班,他们就晚上入户;租户流动性大,就联合物业定期更新;遇到不配合的居民,就一遍遍耐心解释。

2021年,来广营地区启用聚力朝来应用程序,地区35个社区,89个小区的信息台账全部录入,并实时保持更新。这些由社区工作者们靠着“笨功夫”制作的“爬楼图”,还对辖区内孤寡老人、高龄老人、困难群体进行了标记,不仅提高查找老人信息的效率,还实现了本社区内不同包楼社区工作者交叉查询信息的功能。

2025年,来广营地区启动“双百工程”项目,旨在实现入户走访、民情访谈100%覆盖,网格议事100%覆盖两大目标。社区工作者们依然靠着“笨方法”,挨家挨户走访,登记信息。对他们而言,“爬楼图”不仅是一份数据、一份档案,更是社区工作者与居民之间的信任纽带。

暖心提示:家中有高龄老人或特殊需求的居民,可主动联系社区更新紧急联系人信息,让“爬楼图”成为守护家人的“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