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长者版>>基层动态

【1949-2024·奋进豆各庄系列】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倒计时15天,感受民生福祉温度

日期:2024-09-23 11:10 来源:豆各庄地区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从泥泞小道到地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的华丽蜕变;从简陋校舍到现代化教学楼的跨越式发展;从家庭养老到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的科学构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载艰苦奋斗、75载沧桑巨变,跟随着新中国阔步前进的步伐,豆各庄地区也以惊人的速度,努力书写着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新篇章。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记录走过的足迹,写下历史的华章。奋进路上,豆各庄地区始终把群众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百姓的“幸福感”扛在肩上,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居民“幸福路”越走越宽。
居有所乐5000多户村民搬迁上楼变新市民
推动城市化进程,实现地区经济和居民生活又好又快发展,一直以来都是豆各庄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2000年,豆各庄乡启动首批400多户村民的拆迁腾退工作,至2017年冬天,全乡12个村5000多户村民陆续搬迁上楼,幸福生活更有质感、更有温度。
走进明德园社区,楼院整洁、道路平整,车辆摆放有序,郁郁葱葱的花草随处可见。65岁的高大爷10多年前搬进小区,他回忆,从平房到楼房,村民们不仅仅是把家搬上了楼,成了“新市民”,有了医保、社保、退休金,而且生活环境和居住便利度也在一步步“上楼”。“比如社区有了生活垃圾分类驿站,曾经随处可见的堆物堆料、随地种菜都看不见了。”
生活习惯改变了,环境自然越住越好,生活条件的便利,更是让大家拥有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下楼走几步就有超市,遛着弯就能把要买的东西买齐了!以前坐车去市中心很折腾,如今社区附近就是公交站和地铁站,太方便了。”朝丰家园8号院居民王满雪说。
为解决长期困扰大家的水质差、水压不稳等问题,2019年8月,豆各庄乡还开始推进水源置换工作。至2020年冬天,青青家园社区、朝丰家园社区、明德园社区、富力又一城第一社区、富力又一城第二社区、御景湾社区、京城雅居社区等七个社区及宇达创意产业园顺利接通市政水。“以前都是购买桶装水饮用,现在直接用市政水烧水做饭,用着特别放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用上市政水后,智慧便民服务也“一步到位”,智能远传水表逐渐普及,居民可以线上查看账单、缴纳水费和开具发票等。
行有所安全面构建“脉络式”大交通格局
四通八达的交通,是一个地区繁荣与活力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初期,豆各庄乡的交通主要以泥泞的小路和狭窄的乡间小道为主,村民出行不便,每逢雨季,道路更是泥泞不堪,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运输和村民的日常生活。改革开放后,豆各庄乡道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家级的京沈高速路、京津高速路和市级的东五环路纵横穿过域内,同时,对域内的土路、石硝路进行改造升级,新建10余条柏油路。进入21世纪,豆各庄地区道路、桥梁、交通、通信、农田水利、供水、能源、园林绿化、城市供水、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重大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豆各庄乡坚持把道路交通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因势谋篇打通一条条助力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启动京哈高速豆各庄段扩建工程;完成恒大御景湾路段隔声屏障建造;协调宸欣园周边临时道路修建,新加装并维修路灯120余盏,完成道路互通工程,实现小区周边规范化管理,荣获市级交通安全先进单位称号。
 
2023年末,豆各庄地区的重要交通动脉——“孛罗营北路”东段道路建设完成,这条全长1.845公里的道路,双上双下四条车道,连接了青荷里、晨风园、宸欣园等多个社区,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出行。道路两旁安装了50余盏太阳能路灯,为居民夜间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今年9月,豆各庄西路北段正式开通。这条道路位于豆各庄桥西南方向,南起广晨街,北至京哈高速G1辅路,道路为南北走向,东侧紧邻青荷里、晨风园小区,西侧紧邻京城雅居小区,双上双下四条车道,影响青荷里、晨风园、京城雅居、阳光家园等多个社区,辐射周边众多居民。
优化交通路网的同时,豆各庄地区全面开展规范停车整治行动,组建交通协管员队伍,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引入朝停公司进行规范化管理、完成7个临时停车场停车备案手续……以提升群众宜居幸福感为目标,豆各庄“对外畅通、内部连通”的路网规划初显成效。
学有所教持续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豆各庄全域的教育资源十分匮乏。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这里的孩子们往往需要长途跋涉到其他地区求学。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也仅有1所中学和3所小学。“学校院子低洼不平,一下雨满院泥泞,甚至连院墙都没有,社员赶着羊和猪从学校里经过是常事儿,教师办公室低矮潮湿,墙皮斑驳。”曾任教豆各庄中学的教师冯桂云回忆。
1989年,“乡管校”制度的实行,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通过财政拨款、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更新教学设备等,历时一年多,豆各庄乡4所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各校办公区和教学区分开,不仅设置了专用教室,还全部安装了暖气。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改造后的豆各庄中学,新建了教室、计算机房、语音教室及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还有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室。
提高学校硬件的同时,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也不遗余力。1991年,豆各庄千方百计留住了毕业于朝阳师范、金台路师范英语班、体育班的15名本乡农民子弟回乡任教,并邀请教研员和退休优秀教师组成讲师团,每周一次到学校指导教学。
近几十年来,豆各庄持续加大对优质教育的投入,不断促进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学校,吸引了众多优秀教师来任教。例如位于大鲁店北路的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不仅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截至目前,地区中小学学位数量达6270个,幼儿园学位达2680个。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务工人员,多数选择将孩子送到辖区学校就读,豆各庄乡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春天。
老有所养加快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养老主要依赖于家庭。然而,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着眼于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豆各庄地区以构建市场化、便利化、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为目标,全面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年龄大了不愿动,原来吃饭对付着吃一口,现在有了老年餐桌,我们就可以到这里吃午饭、晚饭,菜品丰富、营养均衡、价格合理!”社区老年餐桌开餐第一天,一位现场就餐的老人笑容洋溢地说道。近年来,豆各庄乡积极响应居民需求,不断探索助老服务新模式,以“落实社区居家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社区养老助餐点建设,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先后建设了御景湾社区、晨风园一社区和富力又一城第一社区等多处老年餐桌,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餐饮服务,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地区还整合资源力量,为老年群体提供多层次、高品质、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此外,豆各庄还积极推动老年大学优质资源进社区,充盈辖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富力又一城第二社区自2018年起开办老年大学,至今已经陪伴辖区老年学员走过了7个春秋。今年,老年大学全新升级为“融”学院,以老年学员为主体,将学员范围拓宽至全年龄段居民,实现了教育的普惠与共享。豆各庄地区将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持续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通过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国家繁荣昌盛的辉煌历程不仅体现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更深深融入了每一个民生福祉的细节里接下来我们将以文化为舟以故事为桨驶向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精髓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