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桥 | 阳光启帆 再续华章 酒仙桥街道阳光艺术团成立二十周年庆典隆重举行
热烈祝贺
酒仙桥街道电子球场社区
阳光艺术团成立二十周年
歌声飞扬,舞姿翩翩,掌声阵阵……8月19日上午,在酒仙桥街道的大力支持下,电子球场社区举办“峥嵘岁月 光阴荏苒”阳光艺术团成立20周年庆典。文艺骨干和社区老街坊、久久爱志愿者、社区居民欢聚一堂,以缤纷多样的文艺形式,回忆艺术团成立二十年的历史,接续唱响时代奋进的主旋律。朝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服务管理中心主任朱雅丽、副主任许硕,街道二级调研员王辉,街道二级调研员、文联主席徐杰,电子球场社区党委书记燕艳以及辖区部分离退休干部、企业单位负责人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参加。
文艺汇演
活动中,大家共同观看了《风雨兼程团结奋进阳光艺术团成立20周年小视频》。街道二级调研员、文联主席徐杰发表致辞,她表示,电子球场社区“阳光艺术团”从成立之初是一支健康向上、处处充满活力和正能量的团队,艺术团二十年期间,积极响应街道号召,参与街道、社区各类活动,为辖区群众带来了形式丰富的各类节目表演,丰富了辖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获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希望电子球场社区阳光艺术团再接再厉,彰显时代责任与担当,以更加优异的作品展现酒仙桥人风貌,用文化的力量讲好酒仙桥故事,传播好酒仙桥声音。
随后,文艺演出在民乐合奏《迎宾曲》中拉开帷幕,女声小合唱《大红枣儿甜又香》、群口快板《说唱阳光艺术团》、女声独唱《复兴的力量》、印度舞蹈《阿拉瑞普》、旗子健身舞《母亲是中华》、评剧《刘巧儿》选段、时装模特表演《万疆》、斯里兰卡舞蹈《罐舞》、男女声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合唱《呼伦贝尔大草原》《祖国不会忘记》等一个个精心编排的节目轮番登场,演出现场精彩纷呈。阳光艺术团成员们用合唱、舞蹈、乐器演奏、戏曲、朗诵等方式深情演绎每个作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文艺演出
活动中,由街道二级调研员徐杰参演的苗族舞蹈《黛帕》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活动还特别邀请到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何鹏为大家带来男声独唱《父母在家就在》让观众一饱耳福。
活动中,来自街道和社区的各领导还为电子球场社区阳光艺术团老团员、优秀团员、优秀团队长、教练员、后勤奉献人员以及优秀团队等颁发荣誉证书和奖杯,以此对大家为艺术团欣欣向荣,为街道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电子球场社区阳光艺术团的艺术风采和成果,更是一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文化盛宴,对于激发广大居民的爱国热情、凝聚团结奋进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酒仙桥街道电子球场社区
阳光艺术团
“阳光艺术团”前身为迪斯科跳舞队,归属北京电子管厂退休办。早期,艺术团队长邵金铃带领队员除了跳迪斯科舞之外,还自费请专业老师组织大家学习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功夫扇等,后经电子管厂退休办批准更名为“电子老年健身团”,并制做了团旗。
2004年阳光艺术团成立
2004年随着社区文化活动的逐步开展,电子老年健身团扎根社区,成立了“阳光艺术团”,邵金铃担任“阳光艺术团”团长,标志着艺术团开始有组织、有规律、有队伍地开展文艺活动。20年来。在酒仙桥街道工委和电子球场社区党委的支持下,60余人的小团队逐渐发展成为200余人的大家庭,由一个自益型群众组织发展到集合唱团、舞蹈队、民乐队、时装模特队、朗诵班、健身队、海蓝佳操队等多支队伍为一体的公益型社区社会组织。
阳光艺术团慰问辖区部队演出
2007年,阳光艺术团合唱团参加了
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举办的放飞心曲相约夕阳红
20年时间里,阳光艺术团通过举办各类文艺活动、组织艺术培训课程和开展文化交流项目,为辖区培养了上百名居民文艺骨干。大家从零基础到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再到登上市、区舞台,并多次获奖,阳光艺术团一路发展壮大、成果熠熠生辉。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阳光艺术团在辖区内开展各种文体节目表演,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为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环境氛围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艺术团成员还积极参与到旧改工作、环境清洁、政策宣传、安全巡逻等志愿服务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是社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我们经常看到他们的身影,每逢节日,阳光艺术团一定组织文艺汇演,让老街坊、社区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演出。”来自电子球场社区的一位老街坊说道。
二十年,正青春。酒仙桥街道电子球场社区阳光艺术团将继续秉承初心和使命,怀着赤诚和热爱出发,助推基层文化建设,为酒仙桥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文化赋能,助力基层发展
酒仙桥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
酒仙桥街道将继续以文化为纽带
链接辖区各类资源
带动各个社团组织蓬勃发展
深耕和培植社区治理文化
让酒仙桥地区发展迸发出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