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园甲7号楼建成于1991年,是一栋高18层的住宅楼,住有近600位居民,属于典型的“混产房”老旧小区。楼内有两台电梯,其中一台因老化严重,被朝阳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报废停用。自此,潘家园甲7号楼就只有一台电梯运行。
引进新物业 多方会商更换新电梯
潘家园甲7号楼的早上总是很繁忙。“早高峰我们都尽量先不出门,让年轻人用。”小区老人说,“一部电梯不够用啊,先紧着着急的人上。”
在居民议事会上,居民对更换电梯的想法十分统一且迫切。加之日常巡查中收集到的居民诉求,最终在街道、社区、业委会与物业的共同会商下,多方一致决定更换新电梯。
钱从哪儿来 物业先行垫资
据了解,潘家园甲7号楼因历史遗留问题,申请公共维修基金或由产权单位分摊费用更换新电梯等方法均无法推进落实,这也是小区电梯维修更换多年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对此,潘家园街道急居民所急,及时向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说明情况,依法依规申请政府救济。与此同时,潘家园社区党委依托“潘家园·邻委会”积极发挥邻事邻办的作用,协助业主委员会就新电梯更换召开业主大会,获得了小区全体居民的支持。
“补助资金需要等电梯更换审批完成后才会发放,但前期没有资金又很难开工。”社区为难道。对此,作为街道党建协调委员会成员,嘉亮物业虽还在应急服务期,但仍然勇于担当,主动垫资,解决了资金难题。
新电梯上岗 稳当还静音
经过两个月的施工,新电梯成功运行,潘家园甲7号楼又恢复了两台电梯同步作业,居民“出行难”的问题圆满解决。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在新电梯安装过程中,街道对电梯施工单位也进行了严格筛选,要求施工方有高度的专业性和责任感,确保在5年免费质保期过后,可进行长效稳定的后期维保。
“又稳又快还静音,更有超载报警功能,真挺好的。”“两台电梯同时运行,以后可以随时出门遛弯了,生活更便利了。”乘坐着新电梯,居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潘家园街道坚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改善居民生活和居住环境,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