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园街道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调研,立足地区居民多、公共空间小的实际,将松榆里公园升级改造纳入重点任务清单,全力打造地区全龄友好公园,为居民提供绿色宜居的品质活动空间。
冬日清晨的松榆里公园有些寒冷,但并不影响居民前来健身、锻炼和游戏的心情。景观廊架、中心广场、康体健身是老人下棋跳舞聊天的好地方;小朋友最喜欢童趣天地;年轻人可以在综合运动场挥洒汗水,也可以在乒乓球场与各年龄段的球友一较高低;环形活力步道铺上了色彩亮丽的沥青,流畅的曲线路径环绕公园一周,串联起公园主要广场,居民可携亲伴友来此享受林下漫步之美……在松榆里公园,各年龄层居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功能区。
松榆里公园位于潘家园街道松榆里社区,始建于1993年,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周边是密集的居民小区,是典型的城市社区公园。
改造过程中,潘家园街道将紧邻公园中心广场东侧和公园东南角的闲置场地进行功能升级,有效扩大了居民的活动空间。通过“一环+四区+十园”的场地功能布局,公园的主题活动空间更加多元,特别是补齐了儿童活动设施和适老化设施。与此同时,街道秉承无界公园的理念,拆墙透绿,丰富园区植物的多样性,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和景观品质,让松榆里公园更近自然、更有温度、更有质感,进一步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公园城市形态。
街道立足地区实际特点,将群众参与、问计问需贯穿公园升级改造全过程,全力将松榆里公园的升级改造工程变成老百姓满意的民心工程。
在设计阶段,街道积极开展需求调查,组织多次现场会听取居民建议。形成初步方案后,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在周边社区广泛征求方案意见建议,积极对接居民需求,实现统筹兼顾。
针对居民担心的噪音扰民及夜间灯光等问题,街道在中心广场北侧设计增加了隔音板,同时加装智能路灯控制等设备,通过科技手段减少园区活动对周边居民楼的影响。
结合辖区老龄居民多的特点,街道将公园内原有25处的独立座椅增加至56处,且均带有扶手及靠背功能,每处功能活动场地也设有景观座椅,方便活动居民休憩。园区还设置党建宣传空间,强化党建引领作用,鼓励社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开展自然教育、全民健身、社区运动会等活动,唤醒社区凝聚力。
去年以来,潘家园街道通过重治乱、抓建设、强管理多轮驱动,先后完成了档案馆周边环境建设、武圣东路精品街巷建设、松榆里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这些项目与松榆里公园升级改造相互衔接,连片推进街区更新。
与此同时,街道将持续紧扣辖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整合松榆里幼儿园助幼、潘家园老年公寓助老资源、周边文化资源,与物业管理统筹融合,深化全龄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全龄友好型社区,提高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