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长者版>>基层动态

暑假特辑④ | 来广营地区暑期多彩活动“不打烊”

日期:2023-08-03 10:41 来源:来广营地区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炎炎夏日,辖区的青少年也迎来自己的暑假。来广营地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纷纷开展精彩的暑期活动。本期,来宝就带您走入“传统文化篇”,一起看看除了现代的冰镇饮料与空调孩子们的夏日,还有哪些与传统文化碰撞的精彩瞬间?

古法造纸 匠心传承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立清路第一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暑期手工制作活动之“造纸术”。“小朋友们知道在造纸术出现前,人们是如何记录文字的吗?”制作开始前,手工老师通过互动问答引入,为青少年们讲解在古代如何使用竹简等进行刻字,详细介绍了造纸术的由来。

进行制作时,大家将纸浆浸入装有水的盆中,随后使用“打蛋器”“小勺子”等工具将其搅匀,平铺后放置干花、彩纸、亮片等装饰物,创作出与众不同、充满创意的纸张作品。最终,孩子们在互相帮助下,经过搅拌、分离、平铺和自然晾干的四个步骤,成功制作出了纸张。

巧手捏面人 手工传非遗

在莲葩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以“巧手捏面人 手工传非遗”为主题的面塑活动正在开展。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用面粉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与物体。活动中,面塑老师着重讲解了制作技巧,并通过手把手教学指导孩子们。“做面人先做身子,拼接起来后,再做头,把眼睛、嘴巴、鼻子固定以后,通过捏、抠、撬确定面人的五官,面人形体便塑造完成”。

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的动作越来越娴熟,一个个造型精致的面人在大家手中诞生,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青苗传非遗 巧手做宫灯

青年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青苗传非遗 巧手做宫灯”为主题开展暑期活动,促进辖区内青少年群体互联互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从发展历史到传承价值,非遗传人杜蕊老师向小朋友们详细讲解了宫灯的渊源及民间习俗,随后,一边细致地演示宫灯的制作步骤,一边耐心地亲自指导大家。

孩子们按照老师教授的步骤,全神贯注地拼接、组装宫灯的框架,并在灯架上贴绸布、挂流苏,最后再将剪纸粘贴在表面,一盏盏古典精致的宫灯就在孩子们的手中完成了。大家兴致勃勃地观赏摆弄着宫灯,纷纷表示活动有益有趣,在实践中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贴京剧脸谱 传国粹文化

在北苑中街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青少年们正参与一场“贴脸谱 识国粹”京剧脸谱手工DIY贴画活动。

戏剧脸谱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结合京剧片段和历史故事,向大家普及了京剧脸谱的由来、每种脸谱代表的人物形象等知识。

讲解过后,孩子们跟随老师的步骤,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将一个个零碎散件拼贴在一起。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一幅幅漂亮的脸谱惟妙惟肖呈现在眼前,生、旦、净、末、丑个个生动形象。“没想到这些小零件能够拼成这么好看的京剧人物,还让我学习到了许多关于京剧的知识,国粹真是太有魅力了!”参与活动的青少年感叹道。

充实精彩的活动能够开阔视野,让孩子们领略到多样文化的魅力,度过充实而难忘的盛夏。

下期,来宝将继续带您走进孩子们的暑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