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理发、200个公交坐垫、650余场志愿服务,太阳宫社区“快乐老妈”志愿服务团队,用实际行动温暖“宫里宫外”,被越来越多居民关注。“快乐老妈”成立于2010年,13年来参加650余场志愿活动、服务近5万人(次),成为了社区“硬核”团队。
1
她们用1小时,为老人理发,做热乎饭菜
“铃铃铃”“你好,我一个人在家,行动不方便,你们能上门帮我理一下头发吗?”“好的!阿姨,我们收拾好就过去。”挂了电话,“老妈”郝大荣、王殿华换上白大褂,立马向老人家中赶去。
“头发剪完,人精神多了,多亏了你们,我才可以不出门就能在家理发,实在太方便了。”家住西坝河北里小区,85岁老人王阿姨开心地说。老人因行动不便,平日里很久才能出门理一次发。现在,她在家就能享受到“老妈”上门服务。2021年受疫情原因,太阳宫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带动“快乐老妈”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暖心力量”,坚持免费为辖区65位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们提供理发服务,让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理发。
这样的暖心服务,快乐老妈坚持至今。这不,今年3月29日上午,老妈团队又接单了,此次前往家住太阳宫社区圣馨家园小区的杨阿姨家,为老人上门理发。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她们“分工合作”。郝大荣负责帮杨阿姨剪头发,王殿华则在杨阿姨家中“忙起来”。
见老人年龄大,腿脚不方便,王殿华就想帮老人拖拖地、擦桌椅,洗窗帘,尽己所能为老人减少一些体力活。随后,又系上围裙,淘米、洗菜、切蒜......为老人做了一顿热乎的饭菜。临走时,杨阿姨嘴里念叨:“老是麻烦你们来照顾我,我心里过意不去,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考虑到高龄独居老人行动不便,需要上门服务,2021年12月起,“快乐老妈”每月固定一天,坚持义务看望辖区老人,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为老人理发、剪指甲、洗衣服、收拾房间、做饭等,陪他们唠嗑、唱歌,给予老人精神慰藉。
2
她们用60天,缝200个坐垫,温暖公交乘客
除了老人,601路公交乘客,也被这群“老妈”惦记着。“快乐老妈”队长郝大荣阿姨说,太阳宫社区开展了“我为公交车送坐垫”爱心公益活动。接到通知后,老妈们利用平时休息时间,测量好公交坐椅尺寸,回家将旧衣物、旧床单“变废为宝”,仔细裁剪,亲手缝制,为了让乘客坐的舒服些,她们特意在内芯用了松软的海绵。
周末,“快乐老妈”来到601路和平东桥总站,将200余个手工缝制的爱心坐垫亲手系在了公交车座位上。还在坐垫上系了松紧皮筋。
次日一早,13路公交车和往常一样迎来了早高峰出行的第一波乘客。“坐在爱心坐垫上,心里感觉十分温暖,很贴心,他们由衷地给公交司乘人员点赞。”
负责601路公交路线的王队长感慨地说:“阿姨们送来的200多个坐垫被分配在6辆车上,乘客们上车后就对“老妈”的暖心举动纷纷点赞。阿姨们真的太棒了,我们要向她们学习。”
3
她们用13年,参加650余场活动,服务5万人次
以关爱残障人士、老年人、少年儿童等弱势群体为宗旨的“快乐老妈”志愿服务队,于2010年3月成立, 平均年龄在50至80岁间。
她们乐于干“小事”,当有邻居需要帮助时,她们总是尽己所能去帮助对方。
她们主动把家庭电话写给独居老人,嘱咐他们有困难打电话,“我们随叫随到”。一天晚上,一位住在4楼的独居老人给郝大荣阿姨打来电话说家里燃气灶坏了,没法做饭。郝阿姨立即赶去老人家查看情况,原来是燃气用完了。她赶紧叫家人去给老人买了燃气,给老人做了晚饭,收拾整理完才离开。
她们也干“大事”。疫情防控期间,她们主动参加社区值班,坚守卡口,维持秩序,为不方便的人群代购、采买、送药,尽自己所能,助邻里平安。
守望邻里,快乐自己。“快乐老妈”从团队创建至今13年,已参加650余次公益志愿活动,服务近5万人次。也因此获得了由北京市妇联授予的“首都优秀巾帼志愿服务项目”荣誉称号、由朝阳区民政局颁发的“优秀社区社会组织奖”,并被很多媒体采访报道。
时刻关心邻里、家园和社区建设,使周边环境更加优美、治安更加稳定、邻里更加和睦,这是“快乐老妈”的初衷,也是她们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