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烦心事“一揽子”解决!东湖街道用心用情解民忧
“我们小区居民楼之间的道路坑洼不平,老人小孩经常崴脚,请问是哪个部门管呢?”不久前,南湖东园北社区居民袁女士向北京市12345热线电话反映,家门口的路面普遍破损,遇到降雨天气时积水严重,已经出现了沉降及局部损坏,家中的老人出行令人担忧。并在与社区交流过程中,其将此事告知,希望可以找到解决方法。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南湖东园北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居民袁女士进行电话沟通,上门详细了解反映情况,并吹哨街道各职能部门,深入现场实地察看。“105-108号楼前的道路破损最为严重,几乎占据了路面的三分之一。”社区工作者任迎介绍,南湖东园一区有11幢住宅,共住着2200多户居民。20多年的老房子,路面普遍破损,不仅影响了小区的环境,拉低了小区“形象分”,更给大家的安全出行和日常生活带来很大不便。随后,社区迅速上报街道反馈情况并协同处理相关事宜。
为尽快解决居民烦心事,东湖街道立即召开专题研究会,街道领导多次现场踏勘。南湖东园北社区、小区物业、业委会多次召开讨论会,商讨方案、逐户走访,征求意见建议,通过多方努力、协调资源,将原本未立项的道路修缮工程纳入到政府实事项目中,解决了资金难题,并由社区办牵头形成了施工方案。7月中,道路修缮工程正式启动。
此次改造工作分批进行,共涉及5幢居民楼,覆盖860余户,共计2100平方米。近日,记者回访时看到,南湖东园一区小区内的道路已大变模样,坑坑洼洼的砖石路变成了崭新平整的柏油路面。“我们盼了好久的柏油路,终于修好了,周围的邻居都很满意,再也不会有颠簸感了,真的是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袁女士激动地说。不久前,她为社区送上了“为民办实事 赢得百姓心”的锦旗,为街道、社区主动作为、为居民排忧解难点赞!
为民服务,步履不停。袁女士口中的这条路是南湖东园北社区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工作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居民楼受房型结构、采光等因素影响,居民衣物晾晒是个难题,乱晾晒现象也是屡禁不止。社区和物业工作人员在多次实地走访后,就设置晾晒区的位置、高度、大小等方面听取居民需求,充分考虑安全、美观、耐用等实际因素。在不影响小区居民活动的前提下,社区协调物业选定了几处采光较好的空地,设立了“公共文明晾晒点”,并张贴了晾衣区的使用公告。
目前,小区共设置了27个公共晾衣架。接下来,社区将逐步推进小区公共晾晒区的增设工作,逐步消除私拉晾衣绳问题,满足居民晾晒需求。
另一边,社区联合物业还着手对小区的电动车充电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小区内原设有充电柜42个,随着电动车广泛普及,很难满足居民日常充电需求。物业工作人员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严禁电动车在楼内停放、充电,严防火患;另一方面多方收集信息、多家比较,于今年6月增加抽排式充电桩16个,方便小区业主安全规范充电。
不仅如此,在社区、物业、业委会“三方讨论会”上,有业主代表提出充电桩相比其他小区充电桩收费较高的问题。会后,小区物业积极与充电桩厂家联系,经过多次协商,最终使得厂家同意将费用降至0.80元/度,有效保障了小区业主的利益,得到小区业主的一致好评。
金秋的傍晚,走进南湖东园一区小区,柏油马路宽阔平整,连片花卉绿植飘香。小花园、健身小广场,一群大妈跳着广场舞,年轻夫妻带着孩子出门遛弯。林荫下,还有一些居民在谈笑风生,十分惬意。在老小区改造过程中,街道、社区充分开展调查摸排,全面梳理掌握居民强烈的痛点、堵点,优先将有限的改造资金用在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上,一揽子解决“充电桩不够、晾晒不文明、绿化不荒、道路不破”的改造需求。
事实上,南湖东园一区小区道路修缮、安装充电桩、搭建晾衣棚等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务实举措,便是将初心使命落实到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中。东湖街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善于发现苗头性问题,在诉求解决过程中,从办理一件到解决一片,真正做到由“被动应诉”向“主动治理”转变,由“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通过搭建议事平台,引导居民参与到社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使用中,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