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发生以来,许许多多机关干部、社工、医务人员、志愿者迎难而上,义无反顾投入防疫一线,表现出非凡的坚韧和勇气。他们当中,不少人已为人父,或者即将成为父亲。
他们是孩子眼中的“超级英雄”、父辈眼中的孝顺儿子,在疫情面前他们是无所不能的战士,在居民面前他们是温暖可爱的“战疫人”。
连日来,昼夜连轴,周末无休,日均工作时长达16、17个小时,是他们的工作常态。“爸爸挂掉我电话”“好久没见到爸爸”,孩子们的声音,是屯里爸爸近期忙碌工作的真实写照。抗疫爸爸们逆向而行,筑成了三里屯的“霸气”力量!
从6月9日至今,街道统计所所长张远超一直在北三里社区战“疫”第一线,半个月没有回家看望过9岁的女儿点点,只能通过日常的语音通话、视频聊天去了解女儿的情况,关注孩子的成长。
“我家孩子特别喜欢运动,平常每周我都会陪着她游泳、骑行,这段时间不能回家,每天孩子下课后我抽空都给她打个视频问两句,关心关心学习情况。”
孔令波是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副主任,主管疫情防控。疫情期间,他日夜轮流奋战,经常24小时连轴转。
“我的爸爸是医生,工作时总是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防护面罩,冲锋在抗疫一线。我觉得爸爸很勇敢,他就是我心目中那个超级大英雄!”孔令波的儿子这样说。
长虹商圈党委书记陈德龙这次也主动加入了北三里社区的抗疫工作。他的父亲今年74岁,在湖南老家,因为疫情已经两年多没见面了。“爸爸年纪越来越大了,为儿女操劳一辈子不容易,希望父亲能好好度过晚年,感谢父亲一直的支持和理解,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能回家和父亲聊聊天。”
他的女儿欣欣读高一,是陈德龙的小骄傲,他说,因为自己平时工作忙,孩子从小就很懂事,现在每天在家里上网课,自己给自己做简单的饭菜吃。陈德龙希望这段时间的抗疫工作结束后能回家带孩子吃顿好的。
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施琪医生一直很想念56岁的父亲,但他一年没有回过安徽老家。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冲到一线去治病救人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不容退缩。
“我深知我肩负的责任,疫情形势严峻,让人揪心,必须及时进行防控,多一天到岗,就多一点希望,多一点机会。我是全科诊室有着丰富经验的大夫,我必须与大家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