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于今日(6月7日)如期举行“战时状态”而在酒仙桥街道抗疫一线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也在疫情的“考场”用无悔的坚守、无畏的担当为奋战“高考”的孩子们保驾护航
“准考证、身份证都带好了吗?”“别紧张,好好发挥准没问题!”
一句句细心的叮咛,一双双鼓励的眼神,仿佛是每年高考最熟悉的场景。但对于高三学子小元(化名)而言,在集中隔离酒店的隔离生活,却是一段最特殊的回忆。这群来自隔离指挥部工作、医护人员组成的“大家长”,为这名集中隔离的考生,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
6月3日,正值端午节,同样也是小元18周岁的生日,指挥部准备了生日蛋糕、坚果、酸奶以及粽子,以“疫”场特别的成人礼,为小元送上最真挚的祝福,祝愿她金榜题名、一举高“粽”,在新的起点开创未来。同时,为消解考生及其家长疑虑,指挥部酒仙桥团队积极对接区教委,了解隔离点高考生相关政策,提前着手,主动服务,协调医护组、酒店方全力保障高考生身心健康及学习生活。6月5日上午,在区总指挥部、区教委、区卫健委、集中隔离酒店指挥部等多方努力下,小元乘坐专业闭环车辆120顺利转运到高考专用酒店。
酒仙桥街道驼房营西里社区一位高考生因疫情防控需要,目前正处于居家隔离期间。为确保考生顺利赴考,酒仙桥街道、驼房营西里社区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在守住防控底线的基础上,全力做好转运及后勤保障工作,为这场“大考”保驾护航。▲考生收到“高考爱心加油包”
考试前夕,街道及社区安排专人进行心理安抚,帮助考生缓解紧张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同时,精心准备了“高考爱心加油包”,祝愿考生发挥最佳状态,金榜题名,马到成功!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与考生及家长联络,安排车辆“点对点”转运,提醒考生带齐证件,做好考前各环节的服务保障工作。“加油孩子,放松心态,沉着应考,有事随时联系我们,我们一直都在!”6月6日下午,工作人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护送考生及家长登上转运车前往高考专用酒店,临出发前还不忘叮嘱几句。
“这个不寻常的高考方式,让我们一家惊喜万分!隔离不隔爱,因为有你们的陪伴、鼓励和关心,我们的内心无比温暖,相信有大家的关怀,宝贝一定会用心书写出最美好的答卷!”学生家长由衷发出感慨。一个人的梦想,有一群人守护。这一特殊而又“暖心”的高考护航,让考生专心、家长放心!
疫情期间,怡思苑社区社工刘晓芬始终坚守在社区“疫”线,防疫知识宣传、人员摸排、居家隔离人员服务……她就像个陀螺,不停地转着。
今年高考的女儿杜安琦在家自己上网课,做模拟考试卷,一切的学习活动全靠自觉。对于她来说,女儿对学习的自觉性她是完全信任的。“女儿从小独立性就比较强,也很喜欢安静的学习环境,所以她的学习我基本没怎么操过心。”刘晓芬说道。刘晓芬坦言,女儿今年高考,正是在学习上要劲的时候,不能时常陪伴在孩子身边,她感到很愧疚。但孩子对她的工作特别理解,不时嘱咐她做好防护,不用担心她的学习。“由于父母不在北京,近些年由于疫情和工作原因,很少回家陪父母,女儿考完试我想带她一起回去看看父母。”刘晓芬说道。
在四街坊17号楼核酸检测点,电子球场社区社工薛青华正在进行核酸采样数据的统计工作,她的女儿孙一文同样也是一名高三考生。
酒仙桥二街坊平房区出现确诊病例后,她主动请缨到封控区指挥部进行闭环,负责居家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工作。“那时候十多天都回不去家,孩子放学回家之后做饭、写作业,自己照顾自己,从来没有埋怨过我一句。我只能在晚上休息时,通过视频电话给孩子加油鼓劲。”4月底,薛青华又投身到社区核酸检测工作中。在采样点进行信息采集的她,每每看到高三的学生来采样时,便会想到自己的女儿。薛青华说:“孩子备考的这段时间。因为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我几乎没有时间陪伴,有时候忙得连做饭都顾不上。但孩子很懂事,还反过来安慰我说,我们是在不同的战场一起拼搏。孩子即将步入考场,希望她能够取得理想成绩。”
疫情期间,红霞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张莺歌每天都会接到居民不断的咨询电话,询问有关核酸检测、弹窗和居家隔离等防疫政策,她耐心细致地解答问题、记录居民的诉求和生活需求等。有时候一忙起来就到晚上10点多,和女儿见面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
“因为家比较远,疫情期间我也是十天、半个月才能回家看一次孩子,平时只能靠视频电话和她聊聊天。”她的女儿陈冰弦今年高考,在这个人生中的关键时刻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张莺歌说自己内心有些愧疚。“每次女儿说想我的时候,我都会鼓励她再坚持一下,我会尽快回家。女儿也会让我放心工作,说她会照顾好自己。等疫情结束,我想和她一起去海边玩。”张莺歌说道,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疫情当前,守护辖区居民健康,她责无旁贷,战斗在一线更是她无悔的选择。
执笔青春 逐梦前行不负耕耘 收获梦想祝所有考生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