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汶川大地震14周年纪念日,也是国际护士节,灾难面前,白衣天使挺身而出,用无微不至的关爱,为患者点燃生命之火。在抗击疫情中,他们是“风暴眼”中的战士,向全国人民展现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不屈服,迎难而上的职业精神,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向他们致敬!祝每一位医护人员节日快乐!
抗疫“调度员” 疫路有保障
应急总医院疾控处干部范红卫化身“调度员”,在这次核酸检测支援任务中主要负责人员调度安排。“因为此次疫情防控形势紧张,导致防控医护人员紧缺,人员的调集安排也成了此次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来支援的医护人员大多数仍需兼顾本职工作,结合大家的具体情况,需要花不少的心思安排,才能保障各个点位以及整个的任务顺利进行。”范红卫介绍到。
“让大家等待的时间,是我最焦急的时候。”范红卫说道。人员安排的工作量每天都很大,名单收集上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再到根据大家的实际情况进行通知,为了不影响大家的休息和第二天的采样工作,范红卫加班加点,抓紧一切时间,深夜一两点结束工作也成了她的“家常便饭”。
除人员调度外,她还需要到采集点进行核酸采集工作,连续4个小时奋战,期间不曾休息。她说,只要是任务能够顺利的完成,队伍能够顺利的出征,环节上没有漏洞,最后可以顺利的返回,她的任务就算完美收官,个人的这一点辛苦真的是很微不足道。
医护老夫妻 疫路共同行
焦建辉来自应急总医院信息管理中心,出身药学专业的他和作为护士的妻子李红梅第一时间就投身到了抗疫一线。他说,“抽调”是这两年遇到的高频词,每次“抽调”都情况紧迫,每次“抽调”都是“硬仗”。
由于信息中心归属于应急管理部,不仅需要日常配合国家应急管理部的任务,更要抽调支援街道内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已经五十二岁的焦建辉和四十六岁的李红梅仍任劳任怨的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这里有领队调度,但更多的是自觉自愿。大家心里都有一个信念:打赢这场硬仗,守护人民健康!
金牌夫妻档 疫路齐坚守
郑山海与翟南囡是2003年参与抗击非典的“金牌夫妻档”。在医务处急诊科工作的郑山海除了日常协调资源工作和ICU的相关急诊工作外,还在高负荷状态下紧抓疫情防控志愿活动,和身为护士的妻子一起积极支援抗疫一线。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下,在每一次天降大任的抉择中,二位都义无反顾逆行而上,也牺牲了很多与即将面临中考的孩子的相处时间。在本次朝阳区大规模疫情防控中,郑山海凌晨五点紧急联系调配五六十位医务人员完成全员八点前到岗,在大家的积极配合下实现了核酸检测站点的迅速建立与运行。
对于日常的诉求工作和应急采样两种角色的转换,他说:“疫情就是命令,哪儿需要咱们,大家肯定是团结一致,义不容辞直接冲上去。”
巾帼姐妹花 疫路绽芳华
除了在抗疫一线共同奋斗的“夫妻档”,更有并肩作战的“姐妹花”。应急总医院妇产科医生司越和耳鼻喉科护士司远这对“姐妹花”,不怕艰辛,并肩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展现出新时代女性的硬核担当,用她们的铿锵逆行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宁。姐妹俩说,特别感谢家人的支持,才能让我们能没有负担的奔赴一线。
在长时间身着防护服和高温天气的影响下,医护工作者经常感觉到头晕等不适,但她们仍坚持工作在一线。姐姐司越体质较差,但在高强度的工作面前一再推迟手术时间,将疫情防控工作视为第一要务,手术前一天晚上才从抗疫岗位上来到医院进行简单的术前准备。
姐姐司越
妹妹司远
妹妹司远则在防疫工作之余帮助姐姐分担部分家中事务,有一次司越在岗工作时得知孩子出现发烧症状,接到消息后司越纵使牵挂万千也只能放在心中,继续坚守着抗疫岗位和大家共同努力,妹妹司远则在自己工作之余帮助司越高烧的孩子输液,姐妹俩相互扶持相互帮助,舍小家顾大家,在奉献中绽放光彩。
战“疫”路上,正是这样一群医务工作者,他们白衣为甲,不分昼夜,奋战“疫”线。他们把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他们用坚守,践行初心使命,诠释责任担当,让我们看到了疫情阴霾之下的爱与光。致敬所有逆行而上的医护工作者们,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