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峭春寒,疫情突袭。在酒仙桥街道,每一位社区工作者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昼夜奋战,周末无休,他们恰如点点星光,汇聚成璀璨的光芒,为居民送去一颗颗“定心丸”,为辖区筑牢一道道“防疫墙”。一心守“家”的社区书记在酒仙桥街道南路社区战“疫”一线上,总会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就是社区党委书记庞娅娜。
面对网格多,任务重的社区疫情防控形势,庞娅娜既是“指挥长”,又是“保障员”,从前期的人员管控到后期的服务保障,她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在她的手机微信里,十几个工作群置顶,消息在不断弹出,还有不断的好友申请……只要接收到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她便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去解决。她说:“老百姓无小事,把他们的每一件事都处理好,他们才能安心。”疫情形势严峻,责任大了,担子重了,她成了单位的“常住人口”,也成了家中的“失联人员”。与家人围桌而坐,灯火可亲,是每个人触手可得的幸福,可对于她来说,家成了暂时回不去的地方,对家、对孩子,她更有着深深的愧疚。她的小儿子才刚刚3岁,从疫情开始到今天,她只跟儿子通过一次视频电话。孩子在电话那边稚嫩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回家呀。这让当妈妈的她眼里泛起泪花,哽咽着回答不上来。只能在视频中隔着手机屏幕亲亲孩子,安慰孩子:“妈妈很快就回家了!很快就回家了……”。然后背过脸去,擦一下湿润的眼睛,又投入了工作中。“关键时刻顶得上,危急时刻豁得出。”这是她作为一名社区书记的誓言与担当。她把社区当成了“家”,把居民当成了“家人”,把疫情防控当成了“家事”,把群众诉求当成了“家言”,为守护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牢牢的防“疫”墙。一直奔在路上的“跑腿侠”“微信步数 2 万步”“一天为 20 多家老人购买药品”“忙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这是南路社区居干蒋宓的工作常态。她娇小的身躯总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一直忙碌在为居民购药和送药的路上。南路社区老年居民较多,蒋宓主要负责为居民采购药物,这可是一个“大工程”。
蒋宓每天早上不到八点就来到社区,按照工作流程将居民社保卡和用药需求汇总,随后直奔医院挂号购买,并一一核对姓名进行分开包装。取回药后,她便逐个电话通知居民下楼领取。“这是您要的牛黄解毒丸,家里有人不舒服吗?”“没有,就是我内火比较重。”送药的时候,蒋宓总是喜欢习惯性地多问几句,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再把代购药品亲自送到居民手中。社区里患有基础疾病的老人较多,有的时候要跑上好几家医院才能买到他们需要的药品。蒋宓经常在医院一待就是两三个小时,忙的时候也顾不上吃饭。但她却说,这是病人的希望、是家庭的寄托,我多跑几步就能换来更多人的安心。在为社区居民购药的过程中,也有委屈的时候。蒋宓说,有一次在核对药品清单的时候,发现少了一个社保卡,“不会是我给弄丢了吧!”她着急万分,又愧疚又无措,泪水直在眼里打转,最后向居民打电话确认时,才查明原因,这时候的她长松了一口气。
战“疫”下的居民“好管家”4月15日中午,驼房营西里社区办公室里,社区党委书记于圩正一边匆匆吃着午饭,一边打开手机,开始梳理今天微信群里的重要事项。一碗泡面、一部手机、一台电脑,这样紧张的工作状态,已经持续了十多天。
“今天你们一家人怎么样?”“您身体好点了吗?药还够吗?”“吃的菜还有吗?小朋友乖不乖?”趁着午饭间隙,她给部分居家隔离居民打去电话,询问他们的情况。为了避免信息遗漏,她坚持每天把所有工作微信群的近800条信息全部浏览一遍,然后将重要事项记录到工作日志上。驼房营西里社区共有5个小区、3209户居民。管控初期,有部分居民不理解、不支持,她一遍遍地耐心解释安抚,心里有苦往肚子里咽,眼里有泪就偷偷拭去。工作中,她时常叮嘱社工要立足百姓需求做好服务。遇到难题时,她都会第一时间来到社工身边,耐心地劝导、安慰。“书记是我们的主心骨,有她在我们心里就有谱了,干事儿特别踏实!”社工尚金超说道。社区工作既要严谨细致,又要温暖贴心。社区里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比较多,小区管控后,他们的家人无法前来照顾,于圩书记坚持每天给老人们打去电话,了解生活需求,安抚情绪。“这些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平日里的生活饮食多有不便,难免会孤单,这期间我就是他们的‘家人’”
居民最信任的“热心小高”晚上9点半,驼房营西里社区社工高喜,刚刚听完最后一个诉求录音,将明天的透析病人时间表再次核对之后,终于可以踏实下来吃晚饭。“今天爸爸还不能回家,你一定要听妈妈的话啊!”他的女儿总说他是一个超级英雄,去打一个看不见的“怪兽”。“没问题”“我是小高,您有困难就找我。”这是高喜的口头禅。平日里,他永远都是“满格电”状态,每天的工作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作为预备党员,他既是立新村和四号院的网格长,也是群众诉求办件人,更是居民眼中最值得信任的人。自驼房营西里社区实行管控措施后,如何合理安排19位透析病人看病就医成了社区的难题。透析时间不一样,透析时长也不尽相同,时间冲突在所难免。“他们去透析的情况基本都不一样,安排时间表是个细活儿。”高喜提前摸排每个病人的详细情况,把住址、基本病情、透析时间、频次、时长等信息一一登记清楚,做好台账,并将这个文件命名为“最最最重要!!!”。
在他桌上的日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居民的病情、透析注意事项和近些天的透析时间。前一天,他提前安排好接送车辆,与病人取得联系并约定时间、地点。透析当天,他全程陪同、忙前忙后,经常顾不上喝一口水,有时忙完已是深夜。“那天,一位透析的阿姨发来微信,对我连连感谢。那一刻,我觉得再辛苦也值了!”高喜说,“这些叔叔阿姨们都很信任我,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社区工作给了我逆行的机会,我会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入社工,此生无悔!”涓涓细流终汇成大海。点点星光共照亮银河。为酒仙桥加油,为每一个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勇者加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勇往直前、不惧艰险、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