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长者版>>基层动态

学雷锋纪念日 | 致敬身边的榜样

日期:2022-03-09 11:23 来源:来广营地区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今天是3月5日,是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雷锋曾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近期,在润泽悦溪突发疫情之时,团区委面向各战线,召集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消息一经发出,收获了城市志愿者们的踊跃报名。这些像雷锋一样无私奉献、服务群众的榜样站了出来,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他们为居民们倾心付出,暖心守护,奉献一片赤诚。下面,就让来宝带大家一睹他们的风采吧!

穆仁杰:让志愿精神成为自己的指向标

今年24岁的穆仁杰是一位刚来北京4年的小伙子,这4年他一直居住在来广营地区,早已把来广营当成自己第二个家。从未参与过志愿服务的他,在网上看到招募志愿者的消息,立刻递交了报名申请。“在疫情频发的这2年里,我一直想要出一份力,想为社会做出贡献,所以报名时没有丝毫犹豫。”

穆仁杰先是被分配到了西门的值守点位。负责运送快递的他兢兢业业,每一份快递都会仔细标注与搬运。后来,他又被调配到舆情组,每天负责接打居民电话并登记他们的诉求与信息。对于可以直接解决的诉求,他会及时为居民解读政策。而收到外出买药等需求时,他也会立即对接医疗组,在拿到居民的证件后,出发去就近的医院为居民买药。

穆仁杰说,这次志愿服务的经历对自己的触动很大,多年后也许很多事都淡忘了,但是这段志愿服务的经历永远都会留在自己心里,永远铭记。志愿者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也会一直成为他心中的北极星,为他指引方向。

王颖、张晓婷:疫情值守最美姐妹花

王颖和张晓婷是一对儿相识10余年的妯娌,住在平房乡的她们听闻来广营突发疫情,第一时间在志愿北京上报名参加支援工作。“虽然之前经常参与志愿服务,但支援疫情,这还是第一次。”“疫情已经两年了,虽不住在来广营,但我们都是朝阳人,也想在一线参与疫情工作,为社会出一份力,所以收到消息后赶紧报名参加。”王颖和张晓婷说道。

为了投入到支援工作中,两姐妹把还在上小学的孩子交给家人照看,每天六点就起床,从平房乡前往来广营,保证按时到岗,她们从未觉得辛苦,一心只想做好工作。刚上岗的第一天,积极乐观的姐妹二人就和保安、保洁迅速打成了一片,配备消毒液、换洗抹布、递送快递、消杀,工作氛围其乐融融,被其他工作人员笑称为“姐妹花志愿者”。

28日,北京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而南门恰巧是个风口。于是两姐妹在第二天主动早到,开始清理刮来的杂物与垃圾。对于难以清理的小角落,她们就地取材,用两根小树枝做“筷子”夹走杂物,只为道路的干净整洁。而在日常工作中,两姐妹配合默契。王颖手拿扫把清扫垃圾,张晓婷就在一旁用喷壶进行消杀;遇到大件、沉重的快递,两人就齐心协力一起把它搬运到货架上。

“能参加这次志愿者工作让我们非常自豪,我们很开心能够通过这份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已经在志愿北京官网上寻找下一次志愿服务了,想要多为社会出一份力。” 采访的最后,王颖和张晓婷相视一笑,都决心要继续发扬志愿精神,为社会做贡献。

韩日文:用心做好每一次志愿服务

韩日文是微众汇的一名注册志愿者,他自2020年便开始参与志愿服务,至今已有2000小时的志愿工时。虽志愿服务经验较为丰富,但他从未参与过疫情值守,所以在初来乍到之日,韩日文虚心好学,主动学习消杀的规范操作,迅速就掌握了要点。

由于931号楼是封控楼,所有快递都在南门分拣、接收,南门不再接收其他快递,而一些其他楼的居民有时还是会将快递送到南门。每当这时,韩日文都会耐心地和居民沟通,为他们解释,并引导他们去正确的点位,居民们也会积极配合。

韩日文在所属的爱心团队中还有其他任务,他在每周末都需要去陶然亭公园进行值守。即便在周末无法休息,他仍坚持报名,决心支援来广营的疫情保障工作。“虽然两边跑比较辛苦,但我充实了自己的生活与精神,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所以从不计较得失。”

王建华:五星志愿者擦亮志愿服务“金名片”

刚结束冬奥会志愿服务保障工作的王建华,在看到来广营乡紧急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的信息后立即报名,招募要求每名志愿者每天至少参与6个小时,但王建华从早7点到晚7点都在现场忙碌着。家住顺义的她每天搭乘头班公交、地铁赶到现场开始志愿服务,但她丝毫不感到辛苦。

王建华是聚力爱心服务队的创始人,自2014年注册成为志愿者后,她就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2017年3月5日被评为北京市第三批优秀五星志愿者,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9000余小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的力量是无限的,我成立团队的初衷就是让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王建华说。

这一次,到来广营润泽悦溪小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王建华主动报名,冲在前面,在团队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服务的第一天,王建华被分配到小区东门负责物资发放以及登记封控小区居民外送物品台账,第二天她负责志愿者三餐发放,无论在哪个岗位上,王建华都不会喊累,而是早到晚走,尽心尽力完成每一次值守任务。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服务精神,也是雷锋精神的体现,更是王建华始终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除此以外,咱们来广营的社区志愿者也积极参与进志愿服务中。他们全力进行保障工作,用心回馈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

邓玉平:纪实报道谱写最美志愿故事

自润泽悦溪小区被管控以来,志愿者群里每天都有一篇现场“纪实报道”发出,文章署名为913-2邓玉平。截至目前,她共发布7篇文章,记录了13位志愿者的故事。

邓玉平今年70岁,是一名有47年党龄的老党员,当得知小区被管控无法出门时,她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平常也没有遇到过什么大事,这种关键时刻我们党员必须冲上去”,在每天的志愿服务中,邓玉平看到了很多志愿者默默奉献的身影,她萌发了记录每位志愿者故事的想法。刚开始,她把视线对准自己所在的西门志愿者群体,后来,写着写着,有人提供线索,她就去观察、采访,有一次,为了准确核实信息,她晚上九点多出门了解情况。写作时,邓玉平常常因为身体疲劳而不得不多次暂停,但她总能在当天发出“报道”,“我也是有感而发,这次疫情,让我看到了小区内很多年轻人、老年人、孩子们纷纷化身志愿者,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我也觉得应该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故事。”邓玉平说。

通过邓玉平的“现场报道”,更多的人认识了默默奉献着的志愿者们,也感受到了大家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的决心。

张存谦:疫情值守最美夕阳红

在润泽悦溪西门,几乎时时刻刻都能看到一个白发老人,或在整理货架,或在提醒路过的居民戴好口罩,或在帮助物业清理地面......今年74岁的张存谦是一名老党员,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每天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西门抗疫志愿服务队的志愿值守是一小时换一次班,但张老每天早上起床都会到西门转转,中午吃完饭就又到岗了。从其他志愿者口中得知,前两天刮大风,晚上就看到张老将未领取的快递放进推车里,以防被刮跑。采访中,张老总说他没有做什么,辛苦的是社区、物业以及其他志愿者们,自己只是尽了一份微薄之力,无需报道。3月3日深夜,张老写了一篇名为《管控抗疫十日记》的小文,表达了十余日以来他的所见所想:让我们大家一如既往,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凝心聚力,就一定会取得润泽悦溪小区这场抗疫战役的最后胜利!

疫情当前,张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家园献余热,成为西门抗疫志愿者中最美一道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