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长者版>>朝阳要闻

中秋节朝阳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日期:2022-09-15 11:03 来源:朝阳报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体验非遗制作、“云”端观看展览、品味国际美食、参与亲子阅读……今年中秋假期,朝阳区围绕“月圆京城情系中华——我们的节日”主题,举办了约220场次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让市民游客尽享文蕴浓厚、欢乐祥和的中秋佳节,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体验感悟非遗魅力

聆听传承人讲民俗,亲身体验非遗技艺。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区宣传文化中心举办的“月圆京城,情系中华”2022年“我们的节日”中秋文化活动中,朝阳群众感受到了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魅力。

兔儿爷的形象是如何发展来的?老北京传统月饼都有什么馅儿?不同节日的花灯造型有什么不同……活动邀请北京灯彩代表性传承人李邦华、清宫御宴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根章、插花专家张垚、工艺美术师张新超等,讲解了北京灯彩、北京兔儿爷、传统月饼、传统插花的知识和制作技艺,并邀请市民亲身体验了4项非遗项目制作的全部流程。

活动当天,区宣传文化中心将国家级非遗项目泥彩塑兔儿爷、玉雕,市级非遗项目京绣,区级非遗项目盘扣制作技艺、制扇技艺等,在三里屯街道第21届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进行展示,让现场观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云”端了解节日文化

参观展览,寓教于乐。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线上“月圆京城情系中华”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活动,让市民“云”端畅享节日文旅生活。

活动中,承办方北京民俗博物馆将中秋传统文化内涵与馆藏特色相融合,在其官方微信和微博、央视频、新华社现场云、一直播等平台推出了中秋主题馆藏精品文物展,挑选出各色兔儿爷、土地神、中秋游艺、用具,以及月饼糕点的模具等展品50件套进行展出,并逐一配以讲解,带领游客“云”赏中秋文物。

北京民俗博物馆还在其官方微信微博平台发布了《中秋节的起源与演变》《最是一年明月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节的历史与节俗》《以玄宗游月纹饰为例谈中秋节题材文物文化内核》3场中秋主题讲座,较为系统地阐述中秋节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及其传承。

此外,北京民俗博物馆还走进白家庄小学朝外校区,与北京灯彩扎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灯笼黄第四代传人马海捷一起,组织开展“小工匠巧手制花灯·传承中秋赏灯玩灯习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既锻炼了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又帮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

舌尖上感受国际风情

土耳其烤肉、意大利方块披萨、格鲁吉亚肉汤、迪拜名吃“沙瓦玛”、比利时手工巧克力……一场别开生面的节日户外盛宴——第四届“舌尖上的一带一路”国际美食嘉年华,在坝河畔首创郎园Station举办,让市民游客感受舌尖上的异域风情。

本届“舌尖上的一带一路”国际美食嘉年华为期3天,齐聚了300多种“一带一路”美食,游客不仅尽享舌尖儿上的美味,还能欣赏到非洲石雕与木雕,以及来自全球各处的萌宠玩偶。此外,动感的音乐和充满异域风情的舞蹈等,也让郎园Station化身为欢乐海洋。

“舌尖上的一带一路”国际美食嘉年华已连续举办四届,是首创郎园Station重点孵化的新消费活动。此次活动是朝阳区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系列活动之一,也是2022北京朝阳国际文化旅游节的分会场之一,不仅好吃、好看、好逛,还吸引不少游客一站式打卡园区内40多家网红店铺,感受到工业风与国际范儿的相互碰撞与共生。

亲子阅读品味书香

区妇联举办“团圆过中秋书香传家风”朝阳区文明家庭活动,来自王四营地区的15组家庭开展经典阅读和手工彩绘活动,共同感受中秋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团圆喜庆的节日氛围。

活动现场,区妇联邀请幼教专家、童书作者黄小衡,以“书籍中的中秋节”为主题,用生动形象的讲述方式与小朋友们分享了中秋节的由来、风俗和民间传说故事等。在之后的“指尖上的中秋节”活动环节,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彩塑代表性传承人张忠强,为小朋友们讲解了关于中秋节传统泥塑形象兔儿爷的故事和手工制作方法。还为每个孩子分发了泥塑兔儿爷白胚和环保颜料,让孩子们进行彩绘上色。

“今天的活动很有意义,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民间艺术,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以后我也会引导孩子多阅读、学习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和知识,进一步加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王四营地区居民张雪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