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开展区级课题“诊断式督导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实践研究”英语学科专题研讨会。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世元、英语学科专家车向军、区教育督导室督导钮志敏、2所课题实验校课题负责人及部分教师共计16人参加此次活动。学校校长刘明成和学校课程研究院副院长刘江副校长参会,学校教学服务中心主任陈月遵主持研讨会。
“诊断式督导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实践研究”是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世元主持的课题。随着课题的深入,“合作对话式” 教学范式逐渐形成,借助课堂改革,让教育回归本来面目—传授知识、开启智慧、培养人格,引领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人格精神的共生,变被动成长为主动成长。“合作对话式教育”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旨在解决当前教育面临的问题,追求教育将来的进步,希望由此能够达到新时代教育至善的境界。
本次研讨会由授课教师同课异构、授课教师说课、单元备课说课和专家点评4个环节组成。
第一个环节,两个实验学校进行同课异构。中国教科院朝阳实验学校英语教师马驰原和望京实验学校英语教师刘肖婷先后就外研版七年级上册第九模块第二单元《They are waiting for buses or trains》作研究课。马驰原老师由一段“新年街头采访”视频扰启唤醒学生,将本节课的最终任务前置,通过“合作对话式”教学方式,层层剖析文本信息与写作结构,通过内省、质疑等活动促进学生反思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最后利用“新年街头采访”这一情境,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并思考自己的新年目标。刘肖婷老师则从时区的角度,借助视频对学生进行扰启,并引入主题,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帮助学生内化语言,学生完成“跨时空”对话任务,最后,教师用一则小诗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意义进行探究。
在授课教师说课环节,马驰原和刘肖婷两位教师主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设计进行说课。
在单元备课说课环节,学校九年级英语备课组长张晓花老师从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过程与资源、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设计特色与反思六方面阐述了外研版九下Module 5《Museums》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重点介绍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扰启、内省、质疑、实践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时空”育人共同体的构建和学生的成长。
在专家点评环节中,王世元副书记结合两节课对“合作对话式教育”进行了深度的讲解,指出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的优秀教学资源,包括学习材料、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等,充分体会“合作对话”的核心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达欲,关注学生非认知情感的培养,最终将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贯穿到英语学科教学中。
来源:中国教科院朝阳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