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长者版>>部门动态

场景式艺术空间不断涌现,国家文创实验区促园区品质提升(一)

日期:2021-11-23 11:42 来源:文创实验区管委会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这幅作品是厐均先生的《春到漓江》,他透过厚实的笔触、细腻变化的灰调子,融汇水墨画中的温润,赋予了笔下世界的灰色诗意。”目前,东亿美术馆正举办馆藏作品展,持续至11月27日。

东亿美术馆是一所灰白色平层联体建筑,墙面装饰有凹凸起伏的竖状条纹,极具现代艺术气息。美术馆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展览面积2400平方米。馆内还设有多功能展厅、贵宾厅、影像厅以及阅读休息区、手工艺体验区。东亿美术馆自2016年开馆以来,已举办50余场展览,搭建起了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学习互鉴的平台。

与东亿美术馆不同,坐落于E9区创新工场的7号空间站则集合了人文艺术气息和科技感于一身。整齐划一的阶梯坐席、层层叠叠的书架、8组高大的立式书柜营造出了浓郁的人文艺术氛围,这是空间站南侧的“智库”空间。在它一旁是空间站的咖啡休闲区,由原三元乳制品厂生产线改造而成,灰色地面搭配不锈钢管线,将旧厂房的工业遗风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空间站的中心位置,是长16米、宽11米、由28块LED屏组成的中央装置,具有多媒体展示功能,可实现360°视觉特效展示。而空间站的北侧则是“聚场”文化交流空间。500平方米的场地、开放式的阶梯座椅、木质混搭金属的装饰、130平方米的LED屏及可推拉隔断门,使空间既可独立使用,又可与整场空间联动组合,能够举办沉浸式演讲、展览、发布会、演出等各类型活动。空间站的二层是近2600平方米的展览活动区,长廊式无柱空间让各式场景得到完整呈现。

在竞园国际影像基地,有一个可以找回儿时记忆的供销社历史文化展览馆。展览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展出的粮票、自行车、军大衣、缝纫机、海魂衫等老物件。“园区的前身是北京市供销社棉麻仓库,建设展览馆一方面能够让大家追寻历史记忆,也希望搭建空间载体,为园区企业人员提供互动交流平台。”竞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直以来,国家文创实验区持续推动产城融合、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融合发展,举办各类公共文化活动,满足居民群众多元化、品质化的精神需求。下一步,国家文创实验区将继续鼓励园区开辟更多艺术空间、美术馆、体育馆、城市书坊等综合性公共服务空间,提供丰富公共文化服务,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促进文化产业园区品质持续提升,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