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增强党员干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7月24日,北京民俗博物馆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赴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展“感悟文化交融,汲取奋进力量”主题党日活动,集中参观《宋韵辽风——易县大北城窖藏金银器展》及《看·见殷商展》。
一、溯源文明根脉:从殷商瑰宝看华夏文明传承
作为首都博物馆东馆“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的重磅之作,《看·见殷商展》以商王世系为脉络,通过200余件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珍贵文物,系统展现了殷商时期的生产技术、社会组织、精神信仰,凸显其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奠基性意义。从甲骨文的神秘符号到青铜器的庄重造型,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着文明的演进。党员干部从中汲取古人兼容并蓄、创新进取的智慧,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二、见证交融共生:从宋辽金银器看民族融合演进
《宋韵辽风——易县大北城窖藏金银器展》则从另一视角,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展览以窖藏出土的金银器为切入点,汇聚约240件(组)珍贵文物,其中包含16件国家一级文物,生动再现了宋辽时期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通过精美的金银饰品、酒器等文物,大家认识到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不断、生生不息,正是因为其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能够吸收融合不同民族的文化精华。大家表示,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在新时代更好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深化交流借鉴:从馆际对话强文博业务能力
参观过程中,大家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交流。通过实物与场景的结合,直观感受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交融的生动案例,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包容开放”的特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在展览叙事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也为民俗博物馆优化展陈设计、提升讲解服务提供了有益借鉴。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实现了“以物证史”“以史增信”的教育目标,为民俗博物馆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未来,民俗博物馆将积极响应朝阳区博物馆之城建设号召,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交融智慧,主动融入“博物馆+”发展模式,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激发文化消费活力。在文物保护、展览策划、社会教育等工作中扎实践行“两个结合”,讲好中国故事,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