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题丨3246个!共享车位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题
在朝阳区大屯街道老旧小区,车多位少、道路窄的停车难题是长期困扰居民的“心病”。为此,大屯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盘活闲置停车资源,实地踏勘和走访调查,联合社区、区城管委等多方力量,与奥林匹克中心区地下停车场、周边单位停车场管理方多次沟通,并充分考虑居民意见、停放需求、计费模式、空闲时段等方面因素,最终成功协商周边9家停车场为居民提供停车位1140个。
朝阳区城管委按照“市级统筹、区级落实、上下联动”的原则,将小区周边公共停车资源有偿错时共享工作纳入全市停车设施建设整体规划中统筹落实,不断盘活停车资源,缓解停车问题。通过仔细梳理居住区周边公共停车资源,挖潜有偿错时共享车位,倡导有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向周边居民开展有偿错时共享,科学分析小区居民停车需求,充分挖潜小区内部及周边闲置土地、待建土地增设停车位,推进路侧停车改革,在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区域增设停车泊位,加快智慧停车建设力度,强化停车秩序治理,加大违法停车执法力度等措施,全面推进小区周边公共停车资源有偿错时共享迈上新台阶。
2024年,朝阳区统筹挖掘协商辖区停车资源,盘活现有车位存量,共新增停车位4718个,新增错时共享车位3246个,为更多居民解决了停车难题。朝阳区小区周边公共停车资源有偿错时共享问题治理有哪些经验总结,一起来看——
整体布局
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
通过搭平台、强联动的方式,打破了社区、街道之间的区域壁垒。例如,奥林匹克中心区停车场虽然属于奥管委管辖,但大屯街道通过多方协商,成功与其达成合作,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的转变,使得辖区内的经营性停车场得到了合理规划,停车资源得到了统筹利用,车位利用率达到了最大化。
资源辐射
探索出“一对多”“多对多”新模式
全面盘活停车资源,探索出了停车场与社区供需关系从“一对一”延伸至“一对多”“多对多”的新模式。一家停车场可以同时服务周边多个社区,同一个社区的居民可以从周边的多个停车场中选择,极大地提高了停车资源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例如,面对居民停车难题,酒仙桥街道中北路社区现场勘查、调研摸排,在多方沟通协调下,最终与四家辖区共建单位达成共识,协调车位供芳园里小区居民免费停放,“四对一”模式有效满足了小区居民的停车需求。
切合需求
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在错时共享停车费用的协商上,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以百姓的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大屯街道首次探索出了“夜间错时+45小时随机”包月套餐,满足了居民夜间停车的需求,还提供了每月45小时的随机支配时间。建外街道光华东里社区在充分听取居民关于停车难的诉求后,协调楼宇网格资源与居民网格需求对接,最终成功争取到30个错时停车位,并将月租金调整至居民普遍认可的价格,做到了让利于民、惠民于心。
供需合约
保障停车资源有偿错时共享制度化、规范化
若出现停放车辆不按照约定时段驶离、不遵守车场安全管理要求,社会车辆与居民车辆争位置影响自身运营的情况,根据市交通委、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的《北京市错时停车位租赁合同(示范文本)》,指导双方可根据自身需求细化合同范本,明确供需双方权利义务。对于办理该业务的居民,合同要求按照约定时间停放车辆,不能影响停车场的正常运营,超过规定时间按照临时停车缴费,如果超过规定时间达一定次数后,合同自动终止,具体按合同约定执行,保障停车资源有偿错时共享制度化、规范化。
科技赋能
数据共享+协同联动
利用大数据开展停车精准化管理,实现多方信息共享。例如,麦子店街道利用大数据开展停车精准化管理,同时开展立体化调研摸排,联动区城管委等多方力量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合作,全面梳理整合停车资源,挖掘停车资源547个,设置错时共享停车场6处,为居民提供400余处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停车资源紧张问题,以及朝阳公园、蓝色港湾周边道路拥堵问题。
朝阳区逐步构建出
朝阳区逐步构建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社会参与、个人自愿的
停车共享良好氛围
实现居民停车需求得到满足
地区停车秩序得到改善
辖区停车资源利用共享的
三赢局面
不断增强辖区居民日常生活的获得感
和对基层治理工作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