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每年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旨在提高人们对家庭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谐、幸福与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家庭、家风和家教的重要论述,强调“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郭昊家庭 全家总动员的孝老爱亲之家
在郭昊的七口之家中,三位老人是全家人关爱的核心。郭昊夫妇以身作则,用心照料八十多岁的父亲和七十多岁的岳父母,每日坚持陪同老人散步、锻炼,定期安排健康体检,节假日精心安排家庭团聚活动,让老人充分感受天伦之乐。
言传身教下,孝心在孙辈心中生根发芽。孩子们主动为老人捶背按摩、读书读报,积极分担家务,让孝老爱亲的家风在互动中自然传承。
郭昊常说:“孝顺不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要用陪伴去温暖长辈的心。”
赵志华家庭 风雨同行的军旅伉俪
赵志华与爱人已携手走过近26载春秋。夫妻俩在生活的风风雨雨中始终相依相伴,从未因琐事争吵,始终相濡以沫、同担家庭重任。
这个家庭里,赵志华妻子与婆婆相处得十分和睦,每次回家探亲,她总要先去看望赵志华的父母。当赵志华的父亲生病住院时,妻子第一时间将老人接到北京悉心照料。两人用平凡的日常,诠释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让家成为充满爱的温暖港湾。
何娜家庭 大院里温情的祖孙三代
青瓦素墙的大杂院里,住着一个平凡却满溢温情的三代家庭。女儿何娜始终以认真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坚守职业底线;女婿也在岗位上默默耕耘、踏实付出。
家里老人常叮嘱:“咱家不图大富大贵,只求做事问心无愧。”
尽管工作忙碌,夫妻俩每天晚饭后都会陪老人唠家常,聊聊防诈骗知识和生活小窍门。年逾古稀的姥姥,总能用生活智慧耐心辅导孙辈学习——分黄瓜教算数、数花盆讲加减,把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点滴。姥爷则是家中的“手工达人”,用废旧木料变废为宝,打造书包推车、改制童装童鞋。小孙女也常以暖心举动,给姥姥姥爷带来惊喜。
王颖家庭 生态环保战线上的携手夫妻
王颖的家庭是温馨和睦的三口之家,夫妻俩如同并肩作战的“环保战友”,常年坚守在生态监测一线,为美丽中国建设默默奉献力量。生活中,两人相互关怀、携手同行;工作中,彼此支持、互学互进,双双成为生态监测领域的业务骨干。在他们的影响下,女儿也加入了北京文明环卫志愿者队伍。
一家人始终秉持“孝为先、和为贵、学为基”的家风:悉心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定期陪伴老人体检;注重子女品德培养,以言传身教教导孩子尊敬长辈、关爱他人,在平凡的小日子里传递着温暖与担当。
李楠楠家庭 经历疫情考验的医护家庭
2019年,李楠楠组建了自己的温馨小家。丈夫是一名医生,疫情来袭时,他和众多医务工作者一样冲在抗疫前线,疫苗接种点、核酸检测台、发热门诊值班室……处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工作之余,他还鼓励李楠楠加入社区抗疫志愿者队伍,夫妻俩一个坚守医院“战场”,一个保卫社区安全,用不同方式传递着守护的力量。
忙碌的日子里,夫妻俩始终相互体谅、彼此扶持:既认真对待各自的工作,也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随着孩子的出生,两口之家变成了三口之家。为了支持小两口,公公婆婆放下老家闲适的退休生活,从外地赶来帮忙。李楠楠夫妇也用实际行动回馈老人,耐心帮助二老慢慢融入北京的生活节奏。
一家人其乐融融,把稀松平常的日子过成了温暖的小团圆,在平凡中感受着彼此相伴的珍贵。
这些最美家庭,是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广大干部家庭的生动写照,展现出全局干部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与爱国情怀。此次“最美家庭”活动引发热烈反响,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家庭文明意识显著增强。
今后,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将继续把家庭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工会、妇委会的服务保障作用,以优良家风带动党风、政风、作风,为做好生态环境工作、为全面推进美丽朝阳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