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诉求内容
2024年9月底的一个傍晚,南平里社区接到居民反映有人在楼道内放置个人物品的诉求,社区工作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实地查看,原来是楼道内放置了一个助行器。
经社区走访了解到,一层住着一位84岁高龄的独居老人王奶奶,王奶奶视力衰弱,一只眼睛几乎失明,加之膝盖不好,行动极为不便,日常出行依赖助行器。但由于老旧小区没有电梯,从家门口到一层楼道的4层台阶成为阻拦王奶奶出行的“拦路虎”,王奶奶无法将助行器搬回家里,只能存放在一层楼梯间,以方便出行使用。然而,这一行为却引起了邻居李先生的不满“楼道是疏散通道、公共区域,存在安全隐患,以后形成习惯,谁想放东西就放,那还了得!”
一、处办过程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面对李先生提出的问题,确实合理、合法,楼道作为公共区域,无论是从消防安全的角度,还是物业管理的范畴,都不应该存放个人物品。但从王奶奶日常生活需要来讲,每天出行将轮椅搬回家中又不现实。一边是“法”,一边是“情”,每次看到王奶奶蹒跚的步伐,让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劝导都感到于心不忍。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一是跳出“二选一”,另设存放区。是维护法的权威还是保证情的温度?对此,社区跳出“死胡同”,链接物业单位资源,在单元门外设立了一个专门用于存放轮椅、助行器的安全区域,供像王奶奶这样的老人存放助行器使用。既解决了助行器占用楼梯间的问题,又确保了王奶奶能够方便地取用助行器。
二是多方来帮扶,志愿添助力。社区运用独居老人照料机制,开展志愿者帮扶行动,设置专人对接岗,每日致电问候掌握王奶奶的需求;发动王奶奶本单元志愿者张阿姨,对王奶奶实施一对一的助老帮扶计划,每当王奶奶有出行需求时,只需一个电话,志愿者张阿姨便会帮其搬放助行器;为激励志愿者张阿姨,社区将其纳入社区品牌“蓝丝带”志愿服务队伍,以志愿服务积累志愿积分,志愿积分可兑换社区服务或物资,从而促进志愿者的积极性。
三是坚持“三跟进”,维护邻里情。社区工作人员每日问询王奶奶生活需要,跟进服务效果;社区网格员每日巡楼回访楼道状况,跟进治理成效;物业保安员随时关注王奶奶的出入动向,跟进提供帮助。
二、寄语与思考
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履职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基础,但在社区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情与法的矛盾,如何找到法与情的平衡点,成为考验社区工作的难题。通过采取上述举措,南平里社区既保障了楼道消防安全,维护了“法”的权威,又解决了独居老人的出行难题,保留了社区治理中的“情”味,更赢得了王奶奶和李先生双方的高度认可,促进了邻里和谐,探索了“法”与“情”的双赢路径。
南平里社区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宗旨,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为辖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致力于促进邻里间的和谐共处,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