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长者版>>部门动态

香河园街道:“香邻议事”解民忧 精准协商破难题

日期:2024-07-03 09:11 来源:区城管指挥中心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一街一乡一特色”之香河园街道经验谈

    引言

    香河园街道位于朝阳区西北部,辖区面积2.5平方千米。下辖9个社区,25个居民小区(其中商品房小区6个,房改房小区19个),198栋居民楼(其中老旧小区居民楼178栋),街道总户数23601户,常住人口53777人,户籍人口33480人(占比约62.3%),流动人口11106人(占比约20.7%),人员流动性较大,人户分离现象较为普遍,居民诉求多元化、个性化。为此,香河园街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基层治理路径,建立“香邻议事”机制,形成5W2H香邻议事协商分析法,促进精准协商、有效协商,营造“万事好商量,商量成万事”的和谐氛围,为基层治理赋能。

    一、主要做法

    1、找准“谁来议”,多元主体共参与

    香河园街道西坝河东里社区组织议事骨干、利益相关方等广泛参与,充分协商,找到“最大公约数”,解决屋顶漏雨问题。西坝河东里社区43号楼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共3层,是典型的老旧居民楼。

    2023年汛期,该楼顶层出现漏雨情况,对3层的居民生活造成了影响,街道相关部门协调维修人员进行了应急处理,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在根治方面推进艰难。

    2024年4月,社区找准利益相关方和矛盾纠结点,组织街道相关部门、维修方代表、社工议事骨干、3层居民代表等,围绕维修费用的分摊、维修时间的安排以及维修质量的保障展开充分讨论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明确由3层居民根据各自供暖面积分摊维修费用。历时4天的紧张施工,屋顶防水维修完毕,漏雨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2、拓宽“在哪议”,丰富灵活扩阵地

    香河园街道柳芳北里社区把议事协商阵地搬到居民“家门口”,推动问题在现场解决。日前,香河园街道柳芳北里社区一条将近200米的道路亮了起来,6盏路灯实实在在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此前,社区福寿苑养老驿站至13号楼东侧出入口沿线的道路没有照明设施,居民晚上回家经常摸黑前行,尤其是老年人出行非常不便。

    为了解决此问题,社区组织相关楼宇的居民代表、施工人员现场协商路灯安装及位置分布,在场居民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路灯安装这一“身边事”。距离拉近了,议事声音更多了,居民的参与感更足了。

    3、理清“怎么议”,“香邻”难题逐步议

    根据居民现实需求与议事成果进展,香河园街道光熙门北里南社区谋划三次议事协商,一步步明确解题思路,化解了地下室停放电动自行车的隐患。日前,该社区接到多起反映柳芳北街九号院3号楼地下室停放电动自行车问题的诉求,有的居民认为很危险,有的居民则认为有停放需求。

    针对此情况,社区组织了第一次议事协商,讨论地下室停放电动自行车隐患的解决办法,并提出新建电动自行车车棚的想法及建设点位。考察场地后,发现新建车棚后依然难以满足现有80余辆车的停放需求,同步考虑居民充电问题,开展了第二次议事协商,讨论安装储电柜以便“无电瓶”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地下室、增设充电柜等事宜,并确定储电柜、充电柜安装位置及数量,明确储电柜、充电柜管理及地下室巡检事宜。电动自行车车棚新建完毕后,开展了第三次议事协商,讨论车棚管理问题,明确管理人员与职责。次次有结果,步步有推动,经过三次议事协商,成功化解了困扰居民的难题。

   二、工作体会

    今年以来,香河园街道围绕“‘接诉即办’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进一步深化议事协商,建立议事网格,构建多元议事主体,丰富议事阵地,坚持“月月有协商”与”随时可协商”相结合,围绕“谁来议”,挖掘建立三级香邻议事主体,着眼“在哪议”,丰富完善社区香邻议事载体,聚焦“怎么议”,将接诉即办工作作为辖区居民民情显示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解决了跑冒滴漏、停车管理、社区面貌提升等居民关心的问题,推动基层溯源治理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