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朝阳区“基于教学改革 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交流展示活动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举办,旨在展现区教育系统的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新常态,创新育人方式。
据悉,2020年8月,朝阳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及北京市“互联网+基础教育”试点区项目正式启动,选定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陈经纶中学、白家庄小学、朝阳实验小学等91所学校为实验校,建立“1685”四梁八柱框架体系:即以“一横一纵一融合的智慧教育”为发展目标,通过六智体系建设(智慧课程、智慧课堂、智慧测评、智慧研修、智慧大脑、智慧学校)、八大工程任务(同步数字课程的开发、智慧环境的搭建、新型教与学模式及智慧测评体系的构建、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智慧大脑的建设、智慧绿网的运维和智慧未来学校的建设)和“有组织、有机制、有队伍、有资金和评价”的五项保障来推动智慧教育的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区教育系统制定了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改革方案,搭建了网络教学平台、在线教材资源平台、学生作品展示平台等信息技术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捷的教与学工具,并面向实验区内的学校和教师,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实践教学研究等,探索新型教与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截止目前,通过教学改革、信息技术应用和实践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推进,全区形成了“自主微课学习-自主诊断-大数据查询-针对性班级或个性化学生辅导”的空中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优质资源,公平服务全区受教育者,期间,涌现出一批服务范围更广的学校,如,北京市八十中学和朝阳实验小学作为国家级名校网络课堂向全国开放,服务全国中小学学生。同时,在智慧课堂建设方面,朝阳区建成了虚实版、师徒式、共享型等不同场景的双师课堂模式雏形,形成了虚拟+现实版的教师+名师微课等形态多样的双师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智慧测评体系建设方面,朝阳区智慧诊断系统的建成和大数据的积累,推进了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形成了独特的“朝阳方案”。此外,区域七个项目被市教委评为信息化首批“双百”建设优秀项目,区级成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资源应用”被教育部评选为2021年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案例。
展示活动中,多所学校的代表围绕数字赋能学校、教师、学生、课堂、评价等方面分享了他们的经验与成果。其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手段,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和办学水平,为学校加注新能量。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劲松分校中小学则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形成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中线下小组合作学习、课后线上个性化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润丰学校分享了学校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课堂评价的做法,学生在沉浸式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陈经纶中学以数据为基础,升级了从师德修养、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研能力、育人能力、社会影响和多方评价等维度动态描述教师数字画像的教师发展平台,实现了集团内教师透明化、整体化管理,既方便了管理者快速掌握教师的整体情况,更便于教师们为发展专业获取资源或做出调整。北京市日坛中学实验学校学校利用超星信息化平台,打造即时绩效评价系统,高效、客观、公正地进行教师绩效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区教委副主任沈欣忆在发言中表示,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模式融合的可能性,也为朝阳区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案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的变革将持续深化,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高效、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今后,朝阳区教育系统将继续推进教学改革,探索更多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以期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2024年朝阳区“基于教学改革 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交流展示活动举办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评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