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践行“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 落实新课标 赋能新课堂——“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研讨会在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教育活动中心召开。原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唐立军,原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关国珍,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学处处长胡靖,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肖汶,区委教育工委一级调研员王世元,区教委副主任徐志辉,区教委副主任孙迅等领导出席会议。基教一科、基教二科、督评科等教委科室,区教科院、区教师发展学院督学责任区主任、11所实验学校的教师、领导干部参加了会议。
会上,朝阳区实验小学福源分校数学教师团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单元备课教研展示,在“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相关理论的指引下,教师们通过建立“合作对话”思想、评价“合作对话”、建构“合作对话”成果等思维过程,完成了对单元备课的深层次挖掘。在接下来的课程展示环节,五年级的数学教师带领班级学生展示了在真实课堂场景下,教师如何通过“合作”、“对话”完成教学目标。
三里屯一中、陈经纶中学分校望京实验学校、朝阳区实验小学福源分校等3所学校对“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课题的实践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享。经过实践发现,“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使课堂模式得到转变,学校风貌更加积极向上,师生创新思维得以提升,家长的合作意识更加高涨。“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理论实践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改变,为教师自主发展预留了空间,有效助力家、校、社协同育人。
会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刘延革,北京教育督导评估院研究员张瑞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余清臣等专家肯定了“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取得的成效和成果,并就课题在课堂实践、完善创新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
据了解,“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倡导从真实的情境中创造和挖掘学生学习的氛围,通过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真实问题,扰启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内省,让学生深刻体会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历时5年的探索实践, 400余人、11所学校参与其中,产生累积400余次的单元备课和说课,280多节“靶子课”,形成4万多分钟的视频资料,3万多分钟的音频资料……研究成果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政协报、北京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刊发报道。“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作为教育部“双减”典型案例在中国教育报刊登。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还荣获了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今年,在“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理论和实践研究背景下,朝阳区教育系统圆满完成《中小学诊断式督导》和《北京市区校教育督导工作监督指导机制研究》两大课题研究,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评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