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长者版>>部门动态

管庄八里桥社区“1115”工作法 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日期:2023-03-13 17:52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情系民生办实事,用心用情解民忧。管庄地区八里桥社区依托“一个核心、一个平台、一个线上群、五家单位”构建起“1115”工作法,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让居民诉求响应更迅速、办理更快捷、回应更贴心。

搭建平台解民忧

八里桥社区各居民小区分属4个产权单位,引入1家物业公司。如何与产权单位和物业公司建立有效的连接点?八里桥社区的答案是: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搭建沟通议事平台,联动各单位,高效解决居民诉求。

“小区垃圾桶装满了,有的都堆到路上了。”接到西军庄8号楼居民诉求后,八里桥社区党委书记周静立即到现场核实情况。经过了解发现,因两家产权单位正就该楼产权问题进行交接,未明确物业管理单位,造成楼内生活垃圾堆积,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

“居民的诉求必须尽快解决!”周静马上联系两家产权单位代表、楼门长、居民代表召开了议事会,共同商讨解决办法,最后达成共识:由产权单位负责联系清运公司,按时清运垃圾,社区工作者、楼门长及居民志愿者成立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周末大扫除等活动,共同维护整洁的生活环境。

小区安装路灯、设置垃圾桶站、修补坑洼道路……一场场开在家门口的议事会,把居民的急难愁盼摆在桌面上。居民畅所欲言,社区和产权单位、物业公司全程参与,结合大家的意见形成解决方案,不仅为居民表达诉求提供了更为直接的渠道,也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

全程跟踪优服务

“下午两点,去居民家中了解具体情况”“晚上7点,物业、居民见面详谈”……在八里桥社区接诉即办工作交流微信群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消息。

社区坚持“迅速响应不拖延、扎实办理不推诿、及时反馈有温度”的原则,对居民诉求实行跟踪闭环管理,建立了由社区工作者、物业工作人员、楼门长组成的工作交流群,实时通报案件进展情况,全程跟踪服务,让居民更安心。

东军庄小区居民张淑敏是独居老人,之前拨打12345热线反映家中卫生间需要安装扶手。周静第一时间入户,了解情况后,协调物业工作人员上门测量尺寸,帮助购置合适的扶手并进行安装。几天后,周静在工作交流群内发送消息,“扶手安装完成,去老人家中了解使用情况”,随即前往张淑敏家中回访问需。

回访中,周静询问老人还有什么需求。老人说,“花洒旁边的扶手现在用着很方便,我想在马桶边上再装一个。”周静又找来物业工作人员,查看后发现因墙内管道问题无法钻孔安装。周静将情况发到工作交流群中,很快,处理过类似问题的工作人员推荐用扶手架代替,并帮着老人一起挑选了合适的扶手架。之后,工作人员再次预约上门组装,并嘱咐老人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谢谢你们,还时刻惦记着我。现在不管遇到啥事,只要一想到有你们在,我就安心了。”张淑敏老人说。

行动在前暖人心

八里桥社区时刻关注居民诉求,在高效处理居民诉求的同时,还积极推进“未诉先办”,瞄准管理服务的末端和细节,排查隐藏的问题。

一天晚上,有居民在楼门微信群中反映,西军庄8号楼突然停水。接到反映后,周静立即联系物业公司、自来水公司,并“吹哨”管庄地区相关负责科室。工作人员来到现场,经过勘察发现是水泵故障导致停水。于是迅速维修,一小时内解决了停水问题。考虑到管道及零部件老化,可能还会出现水压不稳、停水的情况,第二天,社区再次联系相关单位召开议事会,确定了整体维修方案。专业人员对管道进行全面检修,并更换了管道压力表、除砂器等老化的零部件,彻底解决了供水问题。

初春时节,大风天气增多,社区工作者积极巡查走访,对公共空间堆物堆料等进行地毯式排查,解决了多处安全隐患,并在楼门微信群发布温馨提示,提醒居民自查房顶、护栏网等区域,以防大风天气高空坠物发生意外,并告知居民发现问题及时联系社区。

雨季来临前排查房屋漏雨问题、供暖前上门检查调试供暖设备……八里桥社区举一反三、主动作为,将桩桩件件为民小事做在前头、落到实处,解了民忧,也暖了民心。

转自《朝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