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长者版>>部门动态

诊断式督导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实践研究项目结题会召开

日期:2022-04-21 19:20 来源:区教委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诊断式督导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实践研究项目结题会召开

课题实验校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在分会场参会

4月21日,“合作对话”教育促进学校教育减负提质,理想教育文化助力朝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诊断式督导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实践研究项目结题会召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教授张志勇,北京师范大学基础理论研究院院长、教授余清臣,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牛楠森,课题总负责人、朝阳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世元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督导室督评科、基教一科、基教二科、统宣科等相关负责人在朝阳区教委主会场参会。11所课题实验校相关领导教师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参会。

会议对项目进行结题总结。在朝阳区教育系统两委一室的领导下,诊断式督导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实践研究项目自2018年启动,在11所实验校进行了长达四年的实践探索。项目组从寻找普通中小学诊断式督导标准入手,以文化视角逐步丰富完善指标体系和课堂教育教学转化,最终凝练形成科学严谨、容易操作的教育教学操作系统——“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以“靶子课”和“单元备课”为主要抓手,实践验证“一个价值观”“两个方法论”“十二个教学策略”的核心育人理念,通过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和“减负”三个落地来达成培育“最佳公民”的最终目的。四年来,课题组从一个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前近400人,实践足迹遍布11所实验校(园所),走进课堂近300次,并对500余节次“靶子课”和“单元备课说课”进行了深入研讨;累积存储视频资料4万多分钟,音频资料3万多分钟,照片资料万余张,文字资料百万字以上。在专家团队手把手指导下,课题实验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其研究课在市、区级评比中屡次获得荣誉。据不完全统计,11所实验校共计荣获74项荣誉,实验教师共计荣获75次国家级奖项、311次市级奖项、274次区级奖项,实验校整体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升。

经过实践验证,诊断式督导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实践研究项目较大幅度减轻了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负担,搭建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道,缩短了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周期。提供了中年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新途径,构建了新型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为学校教育减负提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参与课题研究的十七中学教师徐先红表示,“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提供了理想课堂的操作系统,有理论指导、操作方法、实践案例和评价指南、测量工具,让教师在备课、上课时有了抓手,有利于构建聚焦学生发展的课堂模式。三里屯一中校长王利如介绍,学校通过专家培训、教师专业阅读、交流分享等方式,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应用。课题倡导的尊重、民主、科学、责任的“合作对话”课堂优化了师生关系,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变解题为解决问题,为学生自主成长提供了空间。

与会专家指出,“合作对话”教育基于哲学高度阐述教育本质、理念、策略,形成了具有鲜明新时代特征、意义深远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该项目以教育原理创新引领教育实践探索,深入教育内核、直面教育挑战,回归教育本真形态,促进减负提质增效。其理论思考呈系统化、体系化,深入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其对督导理念的创新体现在重心向“导”转移,通过“合作对话”形成判断标准的突破,实现科学诊断、精准治疗。层次丰富立体,实践过程扎实,影响深刻广泛,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思想意识的全方位提升。

课题总负责人、朝阳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世元指出,诊断式督导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实践研究项目为参与者提供了工具库、方法论和清晰的目标。通过锁定共性目标,用转换思想找到“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从三个视角对教育进行观察。一是从文化视角观察教育,以不同方式思考学生和教师、知识和实践的关系。二是用“合作对话”提供的工具和方法观察教育,变当前课堂教学的“引入”为“合作对话”提供的“对话唤醒”,让学生与教学资料、实验活动进行对话。三是用认识论、方法论和系统论建构的合作成长共同体的工具来观察教育,划定清晰的家校边界、师生边界、亲子边界。实验学校要充分认识“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是关键,要发挥领头雁、火车头作用,在实践中让教师有获得感,做坚定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