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朝阳要闻

冬奥村(冬残奥村)首迎全要素测试

日期:2021-11-23 10:21 来源:朝阳报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居住区、运动员餐厅、广场区我都去过了,一切都很好。我觉得运动员入住后,也会非常满意的。”来自肯尼亚的参测者Ngatia victor kihagi(谷宇轩)说。“床可以调整成为睡姿、坐姿,房间内空气清新、湿度适中,非常舒服。”参测者沙春迎对居住区的体验非常满意。

11月20日、21日,774名参测人员组成43个代表团和1个观察团,化身“村民”参与了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全流程、全要素、场景化、实战化”的运行测试“模拟战”。

此次运行测试以能源设备供应为基础,检测居住区、运行区、广场区内各业务领域赛时运行空间的电力供应、技术信号覆盖、热水供应等设施设备运行情况,设置代表团注册会议、欢迎接待、生活娱乐、餐饮保障等11个科目,模拟赛时重要场景。参测者认为,冬奥村在疫情防控、生活娱乐、餐饮保障上细节到位,为运动员打造了一个舒适、安全、科技范儿十足的温馨家园。

运行区:高效服务更便捷

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奥会期间将接待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参加冰球、冰壶、花样滑冰、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和单板滑雪(大跳台)7个项目的1670名冬奥运动员及随队官员;冬残奥会期间预计接待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参加残奥冰球、轮椅冰壶项目的534名冬残奥运动员及随队官员。

运行区赛时承担各代表团抵离、注册、安检、礼宾、媒体接待等功能。一层宽敞的大厅,是代表团接待中心,也是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报到的第一站。记者在现场看到,参测人员抵达后先在入口处测温、扫码、查看48小时核酸证明、安检后方可进入注册大厅。

谷宇轩告诉记者,他注意到,在防疫措施方面,冬奥村采取了无接触式的测温机,入村人员无需摘掉口罩,只需掏出身份证或者输入证件号码,即可显示出体温、疫苗接种状况和核酸检验结果。

“赛时,我们在接待服务方面将进一步提升优化,运动员在门口安检完,在接待中心大厅完成注册、激活,报到后即可入住居住区。测温和验证都采取无接触式,十分方便。”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场馆运行团队接待中心及访客中心经理赵玉艳介绍,运行区还将专门设置行李存放区,为运动员报到提供便利;设置小会议室,方便代表团集体领取证件等。

居住区:细节处处显关怀

“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本着对运动员和随队官员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坚持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为每一位居住者营造温暖的家,打造冬奥健康家园。”场馆运行团队住宿副主任居强介绍说。

沙春迎测试当晚入住的房间内,天青色床头,白色墙壁、暖色窗帘、浅色复合木地板与深色家具的配合,让公寓内部看起来温馨雅致。她告诉记者,公寓除设有卧室、洗手间和客厅,房间处处也体现人性化关怀,紧急按钮就设在床头柜上方显眼之处,“工作人员告诉我,遇到突发情况可一键呼叫,信息直达中控室。衣柜采用推压式开关门设计,开关自如,使用也十分便捷。”沙春迎说。

此外,房间内采用了记忆棉材质,可在睡姿、坐姿等4种模式之间转换的床,也受到沙春迎的好评,“4种模式之间的切换,也特别方便。”

同时,居住区还配备了健身房,有2000余平方米,分为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区。测试者们也前往进行了体验。“90多件有氧运动器材,70多件力量器材,选择性很多。我注意到,一旦有人运动完,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对器材进行消杀、清洁,让人觉得非常安心。”沙春迎说。

广场区:生活服务一站式

除了运行区、居住区,此次参与测试的还有广场区。

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场馆运行团队广场区副主任杨敬枫介绍,广场区域地下,有23处生活服务空间,涉及餐饮娱乐、商业服务、文化体验等多项内容,是运动员、随队官员和媒体进行交流互动的主要区域。在疫情防控闭环管理的条件下,广场区将作为运动员娱乐、休闲、购物的重要场所,为他们提供各类优质的服务和保障尤其重要。

赛时,运动员可以在这里享受到“一站式”的生活服务,包括冲印、干洗、花店、书报亭、旅行社、美发美甲、便利店等7种业态。此外,广场内还设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文化等展示区。

来自科特迪瓦的参测者Ouattara sie(谢瓦达哈)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的就是广场区地下生活服务空间,“纪念品店、银行、便利店、邮局应有尽有。我刚买了一杯咖啡,价格合理,工作人员也很热情,相信运动员入住后,即便不出村,也不会感到无聊。”

餐饮:满足口味不重样

餐饮保障也是此次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

晚餐时段,谢瓦达哈来到了运动员餐厅。餐厅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在运动员餐厅出入口、取餐流线、餐盘回收等关键点位,设置防疫用品台,摆放口罩、手套、75%酒精棉片和免洗手消毒剂等消毒用品。进门后,设有智能保温取餐柜,实现人员分流就餐;运动员主餐厅进门处设有热力图显示屏,实时显示用餐人数,进入餐厅的人员可选择是否进入用餐或者选择就餐区域。

“这样的细节很好,开村之后,运动员就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就餐。我看了一圈,觉得应该再多放置一些垃圾桶。”谢瓦达哈说。

场馆运行团队餐饮副主任纪晔介绍,为了达到测试效果,晚餐就是按照运动员菜单进行制作的。有世界餐台、亚洲餐台、中餐餐台、明档、清真餐台、比萨与意大利面餐台、沙拉台和调味品台、鲜果台、面包和甜品台等12种餐台。

纪晔表示,赛时,世界各地特色菜品共计678道,以每8天为一个周期进行轮换。在菜品方面,餐厅每餐都将制作一系列素食和清真菜式,并提供犹太洁食服务,满足不同口味不同人士的特定饮食需求,让运动员更充分感受中国的热情和好客之道。

除此之外,本次测试还进行了交通场站流线、核酸采样等多个项目的测试,测试结果得到了参测者的一致认可。“轮椅上下车很方便,福祉车车内空间也大,处处都能感受到关怀。”一位参测者体验后告诉记者。

参加本次测试的人员,包括有奥运(残奥)经历的运动员和官员、残疾人士及无障碍专家、冬奥村建设者、志愿者等。冬奥村(冬残奥村)将根据这次全要素测试结果,总结分析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整改落实,力争在赛时为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更加优质的餐饮、住宿、健身、娱乐、商业等全方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