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朝阳要闻

疫情防控中的温暖之“家”

日期:2021-08-18 来源:朝阳报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集中隔离观察点是守牢疫情防控的一道大门。去年年初以来,朝阳区全力统筹推进集中隔离观察点工作,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立足区情实际和疫情实际,科学有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

在这一个个疫情防控的“战场”,朝阳区干部群众,以守牢疫情防控大门的决心,传递朝阳温度的爱心,携手战胜疫情的信心,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工作任务,确保了集中隔离观察点高效平稳有序运行。

念好“五字经” 服务管理行之有效

面对疫情,迅速溯源,精确隔离,通过外科手术一般的“定点操作”,方能将疫情对社会的影响降至最低。

集中隔离观察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自去年2月2日,成立集中隔离观察点指挥部以来,朝阳区全力抓好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念好五字经”,通过把党的旗帜“亮”出来、把指挥体系“建”起来、将管理机制“创”出来、把管控网络“织”起来、让服务质量“强”起来,确保了各项隔离工作无缝衔接,取得实效。

疫情防控具有专业性特点,朝阳区在建立指挥体系之初,就建立起“1+7+1+N”指挥体系,即1个区指挥部、7个专项组、1个转运专班、N个分指挥部,均实行实体化运行。同时,从区级层面及时成立国航机组人员集中居住酒店工作专班。制定了《北京市朝阳区集中隔离点指挥部工作方案》,建立起会商共享(每日例会)、联勤联动、值班值守、信息报送、督查督导等5项工作机制,实现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各分指挥部及酒店之间纵向精准对接、横向协调顺畅,各项隔离工作无缝衔接。

去年以来,我区各类集中观察点累计接收密接、高风险、入境进京等7类、共计2.3万余人。为了织密管控网络,我区严格落实人员接转入住、集中医学观察、有序解隔等全闭环工作流程。坚持每日面询+电话问询制度,完善基础病等重点人员台账,认真做好健康监测;隔离满21天时,均进行“三阴”核酸检测,满足“三样本阴性”后方可解隔;严格医疗垃圾清运,落实观察区日消毒和终末消毒制度;所有隔离酒店均安装窗户限位器、门磁,通过“人防+技防”,确保隔离人员“足不出门”。

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转,离不开人的努力。朝阳区号召广大党员把抗击疫情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又一战场,每一个集中隔离观察点分指挥部都建立起了临时党支部,先后有88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到集中隔离观察工作。我区创建的“区领导四不两直+区集中隔离点督查小组不定期抽查+各分指挥部每日自查”的督导模式,确保了隔离点管理有序、运行安全。

隔离不隔爱 真情服务展现朝阳“关爱”

“您安心入住观察,我们为您服务!”

每一位集中观察人员入住隔离点的第一天,工作人员都会告知联系电话,并把他们加入微信“服务群”中。“有任何需要,随时联系我们,我们24小时为您服务!”暖心的话语让观察人员打消顾虑,倍感温暖。

“我需要联系国外的业务,咱们这儿的网络不好,能不能升级一下?”“饭菜有点咸,我要清淡点的,多加点蔬菜”……面对不同的需求,工作人员列出“清单”逐个解决。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孕妇、儿童、老人等特殊群体,尽量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儿童节为小朋友们送上玩具和儿童餐;端午节提供粽子,生日时送上蛋糕、长寿面;及时关注隔离人员心理状态,并进行专业疏导……我区按照《集中隔离点“双十”服务规范》,让一股股爱的暖流,温暖了集中观察人员的心。

李先生一家在新发地市场做经营,去年新发地市场出现聚集性疫情后,让这个小家庭经历了一场考验。进入集中隔离点进行观察时,妻子已有37周的身孕,预产期临近。生孩子的时候怎么办?去哪生?一个个问号,让他们心中有些忐忑。

考虑到孕妇情况特殊,指挥部专门针对李先生一家的情况进行了研讨。但这家人工作在丰台区,集中观察在朝阳区,建档医院在大兴区,跨了三个区,如果不能顺畅沟通协调,将影响孕妇顺利生产的现状,还是让指挥部的工作人员额头上冒出了汗。

最终,指挥部为孕妇量身制定出三种应急预案。驻点医生每天至少一个电话,细心询问孕妇身体情况。集中观察点还专门为孕妇提供营养均衡的一日三餐,蔬菜、肉、蛋、奶,每天换着花样搭配。经过半个月的精心照料,横跨三区的精准有效沟通协调,终于,在出现产前症状的第一时间,孕妇被安全转运至建档医院,并平安产下了女婴。这半个月的经历,让夫妻俩感慨万千,他们说:“等孩子长大了,我们要把这段经历讲给她听,让她成为懂得感恩,对社会有用的人。”

张女士也在观察点感受到了暖心的关怀。近期本土疫情发生后,张女士被确定为密接。初来观察点,张女士显得心事重重,格外焦虑,每天给心理医生打电话进行沟通,成了她最大的安慰。“我一个人在北京,很担心被感染,也担心因为隔离影响工作……”驻点的心理医生一点一点做疏导,不厌其烦地给她解答疑问,慢慢地,张女士的情绪缓和了下来。

隔离不隔爱,在集中隔离观察点这个“暖心港湾”,朝阳区干部群众用耐心、爱心展现着“朝阳关爱”。

勇当逆行者 全力以赴奋战“疫”线

疫情在哪里,战场就在哪里。朝阳区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勇敢逆行在战“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忠诚担当。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王洋以政法人的果敢和担当,毅然奔赴抗疫战场。作为全区第一个集中观察点的创建者,王洋和他的战友们面对的是一片“处女地”,没有先例可以借鉴,没有经验可以学习,所有工作都是从零开始。

“既要协调各成员单位,又要按照防控要求安排部署,需要考虑的方面太多了。”王洋说,那段时间整个指挥部的工作人员都24小时连轴转。“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短短几天,密接观察点指挥部的各类方案预案、工作机制、规章制度、任务流程就在王洋和指挥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制定完毕并付诸实施。

接下来,王洋和战友们进入了“全天候”战时状态。大到严防交叉感染、新观察点的选择设置、对下一步疫情防控形势的研判;小到引导密切接触者快速办理手续,减少滞留时间;细到为密接小奶娃解决“口粮”问题。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确保随叫随到,及时应对各种情况。

在集中观察点还有这样一批专业人员,他们用专业知识构筑起集中隔离观察点的坚固防线。为了确保观察点服务员的健康安全,区疾控中心隔离点指导组的同志们将专业知识转换成口语化的语言反复开展科普教育,为了方便服务员准确配置消毒液,自制了《含氯消毒剂简易配置计算表》并利用一次性纸杯上的图案做标记,教会服务员这些小技巧……在他们的精心指导和督导下,隐患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了隔离点的运行安全。

“他们太细心了,我们生活中的需求和难题总想办法帮我们解决,虽然看不见他们的脸,可我们能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丹麦归国的留学生这样说道。

当好工作上的尖兵,成为观察人员的家人,为应对近期突如其来的本土疫情,朝阳区的党员干部继续发扬不怕吃苦、连续作战、敢打硬战的光荣传统,连续坚守在战疫一线,全力以赴投入到此次疫情的应对工作中。他们之中有人这样说,“疫情无情人有情,我们要坚持防控有力的集中医学观察流程和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并重,用‘心’温暖每位留观者,为大家提供更便利、更周到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