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朝阳要闻

北京CBD二期交通优化工程全面完工 改造27公里慢行系统新增6000余平方米绿地

日期:2021-05-28 来源:朝阳报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继北京CBD一期(西北区)实现交通优化后,我区继续擦亮CBD这张城市“名片”。记者日前从区交通委获悉,北京CBD二期(西南区)交通优化工程已全面完工,整治面积达4平方公里,包括景恒街、光华路、恒惠西路等35条道路,涉及路网建设、慢行交通、街道景观、停车秩序、科技管控等方面。同时,BIM智慧管理平台、智慧综合杆、智慧道钉等高新技术设备的应用,让繁忙的CBD实现“生活‘慢’下来、通行‘快’起来”。

以人为本改造完成27公里慢行系统

5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建外SOHO北侧的景恒街,路面上,“二次过街”安全岛、自行车震荡标线等设备全新亮相,交通标识清晰醒目,行人、车辆有序行进。

“整个治理工程我们更注重行人感受。”区交通委副主任丁冉表示,有时候老人、小孩儿过马路走到一半时,绿灯就变成了红灯,免不了心惊胆战,这时候安全岛就可以发挥作用了。据悉,CBD二期工程增加了25处安全岛,无法及时通过路口的行人,可在此安全等候下一次绿灯。

除了行人走在路上更加安全,沿途的非机动车道上,也没有了原先常见的白色隔离栅栏,取而代之的是凸起的“震荡标线”。“汽车车轮轧上去后,会产生明显震动,提示驾驶员及时驶出非机动车道,避免事故发生。”负责该工程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自行车骑行过程中偶尔压线,也会有明显震感,促使骑行人迅速掰正车把,保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各行其道”。

此外,此次综合治理还结合不同道路特点“量身定制”慢行改造方案,涉及压缩机动车道、缩小路口转弯半径、加宽步道和自行车道、公交站台后绕等方式,共计改造慢行系统约27公里,路口全部实现无障碍过街。

科技引领“智慧大脑”开启缓堵模式

“CBD交通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对标国际一流商务区建设标准,在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设备的运用进一步提升街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丁冉告诉记者,治理工程初期,便运用BIM、GIS等新技术,搭建起了一个从设计、施工到后期运维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平台,这一平台犹如整个工程的“智慧大脑”,可随时追溯各个环节历史信息,为区域今后实现智慧化管理提供“数据资产”。

从治理到“智”理,焕然一新的CBD区域,将智慧化科技管理手段应用于人行道建设和机动车、非机动车管理等各个方面。在学校、医院、商业区等人流量密集区域,10余处智慧斑马线和新型行人一体灯集中亮相,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光华路等7条道路现况路灯杆、电车杆、交通设施杆、公安设施杆等各类杆体实行“多杆合一”集约化整合,杆体整合率达73%,智慧综合线杆上可搭载5G基站、电子警察、环境监测、无线WIFI等功能,一方面可有效减少对道路空间的占用,另一方面,借助全息影像技术,区域内5处试点全息路口的监控探头将实时掌握车辆动态,便于相关部门分析交通出行情况,合理引导车辆有序通行。此外,全域内还设置44个路口电子警察、167套违停抓拍、17套违法鸣笛监测和13套机动车未礼让行人设施,并运用手机信令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现场勘查,精准掌握CBD区域交通运行特征,为交通改善方案提供依据。

此次治理还启动了“入栏结算+平台动态调度+实时预警派单”的共享单车监管方式,全区域共设349个电子围栏停放区,共享单车入栏结算,围栏外禁停。

见缝插绿美环境慢行系统林荫率提升20%

光华桥东北角,原本的封闭空间如今变成公共绿地,为充满活力的CBD再添生机;中海广场旁,利用拆违后空间打造而成的“口袋公园”颇为养眼,这片藏于闹市中的绿意花色,已成为附近白领的休闲新选择……

这些仅是CBD区域绿化改造的缩影。记者了解到,CBD区域在此次综合治理中,通过建筑空间退让和绿地整合,共改造绿化面积约3.2万平方米,新增6000余平方米绿地和6处“口袋公园”,并通过完善林荫行道树,将慢行系统林荫率由65%提升至85%。

随着环境品质的提升,巡河路、园林绿道与城市道路“三网融合”也连通起五、六公里区域内的多条道路。骑车的通勤族可以沿着通惠河北侧绿道,转到通惠河沿岸,骑行至建外SOHO等大型写字楼之间;步行的市民,可以通过绿道从庆丰公园跨越通惠河,来到长安街南侧的CBD城市森林公园。居民“伴着河景慢行”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

此外,在整个区域的综合治理过程中,细节之处也彰显着精致之美。景恒街两侧人行道上的井盖全部换成了“隐形井盖”,井盖表面铺上了地砖,与整个路面融为一体,走上去的感觉与正常路面无异。人行道上的“城市家具”也统一穿上了“优雅灰”外套,路牌均采用中英文双语标识,彰显国际化特色。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建立健全CBD区域长效管理机制,以更加精细的城市管理水平,助力提升北京CBD全球影响力。”区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