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朝阳展新容
日期:2020-11-18 来源:朝阳报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十三五”期间,朝阳区按照“安全、洁净、生态、优美、为民”的水务发展目标,因地制宜,持续开展河湖治理,不断深化推进河湖岸线空间开放共享,水生态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如今,一个个水系连结成网,形成畅通的“水动脉”;一条条河流恢复生机,重拾往昔容颜;全民共享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正在朝阳徐徐展开。
治水政企合作再现水清岸绿
东三环燕莎桥下,一湾碧水就是亮马河。踩着木栈道沿河向东漫步,蓝天白云之下,水面碧波荡漾,沿途郁郁葱葱,两岸现代商厦鳞次栉比,一幅时尚国际范儿的生态画面在眼前呈现。到了夜晚,步道、绿植、桥梁、亲水平台上的彩色灯带一齐点亮,璀璨灯光映照河面,附近的居民惬意地遛弯儿休闲,商圈的消费者举起手机合影留念……
这样的美景,得益于治水理念的大胆创新。朝阳区改变一家治河的老思路,试点“共商、共治、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政企共建”新模式,探索出了新时期河道治理的“朝阳范本”。
在亮马河治理过程中,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模式,朝阳区鼓励沿河企业参与岸上景观的统一建设和统一维护,构建多元化的项目投资渠道和管理主体。
以蓝色港湾为例,河边空地原本是一片停车场,环境显得有些杂乱。在协调停车需求后,这片空间被改建成亲水平台和儿童乐园。如今,游客能从蓝港一路步行到河边。而光明酒店门前的垃圾站,则改建成了干净整洁的地埋式垃圾桶站,还开辟出一处笼式足球场,市民可免费使用。企业打开岸线空间,整体设计整体建设,让沿线的商业环境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景色优美的区域综合体。
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朝阳区还主动尝试“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的跨越式转变。此次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建设,河道总体设计采取宜弯则弯、宽窄结合的原则,避免线形单一化,同时有助于改善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同时为了营造丰富多彩、层次感分明的景观效果,建设方科学配置、混合种植,不仅让人处处见绿、处处见景,更是重构了水生植物、鱼类、鸟类、两栖类、昆虫类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除了这些细节,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整体上都在努力契合自然,整个区域种树、养花,都力争做到与原有自然环境匹配,为居民打造了“亲水、近水、乐水”开放水岸,成为群众门前触手可及的“绿水青岸”。
用水标本兼治打造亲水平台
治水的同时,还得用好水系。近年来,朝阳区提出“亲水朝阳”建设目标,在大幅提升区域主干河道行洪能力的同时,生态优先、标本兼治,兼顾景观生态品质,加快推进实施了萧太后河滨河绿廊生态带、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四环以上段、坝河滨水空间一期(使馆区示范段)等一批重点工程,全力打造了多个开放共享的河湖岸线空间。
横跨朝阳、通州的萧太后河,是连接朝阳区和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河道。前些年,因为大量生产生活污水直排,萧太后河遭受严重污染。“十三五”伊始,朝阳区委、区政府就打响了萧太后河治理攻坚战。
为了让萧太后河恢复水清岸绿,我区启动了萧太后河沿岸发展前景差的产业和棚户区的清退工作,多部门联动治理大小排污口230个,对污水进行收集处理,萧太后河两岸的排污现象没了,也为河道综合治理、景观提升腾出了空间。
污水没了,我区又对萧太后河整体进行综合、系统和科学设计,规划了“1廊4区22景点”,朝阳水务建设者高标准施工,抢先完成了源头广场和马家湾湿地公园两个重要节点建设,打造了“磨坊话夕”及“卧牛问溪”景点,形成一个美轮美奂的滨河文化水岸。2019年,我区又启动了萧太后河二期治理工程,全线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全面提升配套设施,打造国际一流的滨水绿色文化休闲廊道。
古运河展新颜,成为市民亲水休闲好去处。十八里店乡周庄嘉园小区居民梁田是位健身达人,每天,她都要沿着萧太后河岸边的健身步道慢跑几公里。梁田说,慢跑在绿树成荫的河边,阵阵清风吹过,空气里的含氧量极高。累了,就在亲水平台上歇一歇,一天的工作压力都被舒缓了。“家门口就有个亲水公园,幸福感油然而生。”
萧太后河沿岸的景观建设,是朝阳区用好水系的范本之一。“十三五”期间,随着朝阳区国际化绿色生态廊道工程的不断推进,有更多水景交融的公园、湿地为朝阳添美,为朝阳百姓创造出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管水常态治理换来碧水长流
捡拾河边垃圾、查看排污口、记录巡河发现的问题……冬日清晨,河长许秀强来到北小河东湖段,开始了自己的巡河工作。他沿河巡查了河流水质、沿岸环境、休闲设施等方面问题,并对沿途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进行归整。3.8公里的河岸,许秀强从头走到尾,一天一次,从不放松。
北小河变得水清、河畅、堤固、岸绿、景美,除了要得益于近几年市、区、街多层面的治理,还离不开近两年推行的“河长制”。
从2015年开始,我区逐步升级河长制工作体系,形成“区——街乡——村(社区)”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和党政一把手共同负责制,全区600多名河长承担起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修复等职责。同时将区域内的河道划分为清河——温榆河、坝河、通惠河、萧太后河4个河系进行统筹管理,建立朝阳区河道分级分段河长名录,河长制工作实现区域全覆盖。
随着河长制工作不断完善,朝阳区又将高碑店湖、朝阳公园、奥林匹克公园等10个湖泊纳入北京市河长制湖长制统一管理,增设直接管护责任湖长10名;将区河长制办公室成员单位扩大到25家,逐渐完善河湖管护部门联动机制,探索建立“河长+警长+检长”工作模式,形成执法联动格局。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多方联动、同向发力,有力推进“河长制”向“河长治”的转变。
同时,我区还发动“小河长”、企业员工、居民志愿者等更多力量,积极参与治水、护水工作,当好守护河流的巡查员、宣传员,让朝阳区的河流长治久清。
傍水而栖、亲水近水,一直是朝阳群众的期望,蜿蜒流淌的河流也让朝阳的景色更加灵动。如今,朝阳区的河道变身成了一个个国际风情水岸、亲水广场、湿地公园,水清了、岸绿了、鱼虾多了,白鹭也飞回来了,“亲水朝阳”就这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