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当先锋 社会治理惠民生

日期:2019-11-21 来源:朝阳报

    孙河乡康营家园社区178部老楼加装电梯工程即将完成,年底前,6000余居民陆续告别爬楼的日子。今年,孙河地区在康营家园社区实施“聚美家园”党建项目,社区党委统筹,每个楼院建立党支部,党员包到楼门,破解了一系列社会治理难题。

    党员包户解答疑助推老楼装电梯

    11月19日,记者来到康营家园B区6号楼,六层的居民楼外挂着崭新的电梯。“这电梯又快又稳,不到一分钟,我就到家了。”6号楼居民张敏之告诉记者,家住在顶层,腿脚不灵便,上下楼总给孩子们添麻烦。“现在有电梯了,下楼买菜、遛弯儿方便太多了。”

    今年康营家园社区总共将加装178部电梯。如今,已经有93部正式交付使用了。

    老楼装电梯,大多卡在了居民意见不一致这一关。在孙河,能够一次性加装这么多部电梯,与地区工委扎实的党建工作分不开。

    2009年,孙河乡9个村完成拆迁腾退、转居安置,回迁入住康营家园社区。村子拆迁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却没有散。孙河地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康营家园社区实施“聚美家园”工程,以社区党委统筹,支部建在楼院,党员包到楼门等形式,破解地区社会治理各类问题。目前,康营家园4个居民社区的17个自然楼院都建立了党支部。各楼院支部根据党员具体情况划分楼门,实行“红色楼门长”制度,带动广大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社区在电梯加装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题,特别是工程初期,高低楼层住户意见不一。康营家园各楼院党支部的党员、热心居民们发挥不小的作用,成为了该项惠民工程的“牵头人”。

    这些“牵头人”通过搭建楼院“居民议事厅”交流平台,深入居民家中走访调查,详细了解低层住户的实际诉求,并配合地区工委、办事处、社区对接加装电梯设计公司的专家,按照低层居民的意见,特别是对采光、通风、降噪的诉求进行“优化设计”。

    扎实的群众工作,逐渐化解了低层居民的顾虑,康营家园的加装电梯工程得以顺利推进。年底前,剩余电梯将完成全部工程结构施工,待相关部门验收完毕,在明年春节前后投入使用。

    党员群众齐参与智能平台治顽疾

    乱停车作为社区治理的难点,只依靠社区工作者和治安巡防队员人力巡查,整治效果不明显,常有反复。“孙河乡打造智能感知城市运行平台,以康营家园小区为例,小区多个点位安装了摄像头,对违规停放车辆进行抓拍,车辆违停超过两分钟,智能感知城市运行平台就会报警,自动生成案件,直接派单到对应点位的微网格管理工作人员手机上,工作人员立即赶到现场,联系车主挪车。”孙河乡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康营家园已实现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

    智能感知城市运行平台完成了地区网格事件、地区服务热线、空气质量监测、交通、12345热线等平台的整合,开发了“社工助手”“孙河群众”等手机终端应用程序,将触角延伸至机关干部、社工、网格员、党员以及广大群众,动员大家发现问题,举报问题。

    平台启用以来,累计处理环境管理、社会秩序、市政设施、交通等各类案件7.8万余件,努力将百姓诉求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

    目前,我区已有不少地区都用上了“城市大脑”“大数据平台”,各地区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持,总结形成特色工作机制。东坝地区建立“365”智慧管理服务平台,采用“统派、回访、对接、公开、承诺”的“12345”工作法;十八里店地区建设“智慧十八里店”政务平台,实施“双派单、共办理、双反馈、乡回访、再转派、促办结”的“六步”工作法等,朝阳区的农村地区社会治理工作正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