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里网罗气象万千,阅读中孕育社会文明。近年来,朝阳区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技助力持续推进“书香朝阳”建设,在公共阅读服务设施建设和效能提升上双向发力,打造了传统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城市街区便捷阅读服务网络、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和定制化阅读服务网络四个网络,构建了具有朝阳特色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成立六十余载的朝阳区图书馆小庄馆在去年完成装修改造后,以现代时尚而不失传统韵味的全新面貌“开门迎客”;今年在三里屯商圈落成的朝阳城市书屋.春风习习馆,则正在凭借国际化的期刊借阅服务成为市民的“公共生活美学课堂”……现在,在朝阳区,像这样由政府主导建设或者由政府和社会力量联合打造的公共阅读服务设施,正在以遍地开花的态势出现在百姓身边。据统计,目前,朝阳区汇聚了市级、区级、地区级、街乡级、社区(村)级公共阅读服务设施601座,提供阅览坐席1.4万余个,每年接待读者735万人次,服务量占北京市总量的40%以上。
在逐步解决公共阅读服务设施“有没有”的基础上,近年来,朝阳区更加聚焦解决文化设施服务效能“好不好”的问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阅读服务建设,是朝阳区“破题”的重要举措。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朝阳区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不少于2000场;同时,自2016年以来,朝阳区把政府的图书、场地等资源优势与社会机构的运营优势相结合,在全区创新建设了宸冰书坊馆、春风习习馆、书香少年馆等14家朝阳城市书屋,为市民提供了以人为核心、有温度、有质感的品质化阅读空间。据悉,今年年内朝阳区还将新建16座城市书屋。
更好满足市民的阅读文化需求不仅需要“社会化”运营,也离不开“科技化”助力。近年来,朝阳区主动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要求,与中文在线、掌阅科技、畅读等社会机构合作,持续充实面向公众的数字化阅读资源;同时,首都图书馆、区级图书馆、43个街乡图书馆也实现了公共电子阅览室百分之百全覆盖。为了方便市民线上借阅图书,去年,朝阳区图书馆推出了“朝图预借”等线上图书预约平台,让市民享受线上“购物式”预约借书、线下“免付费”迎书到家的便捷公共文化服务。
目前,在朝阳区,除了传统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和以电子阅览室、共享工程服务点为基础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外,140多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还织成了城市街区图书馆服务网络,打破时空限制、全天候满足市民借阅需求。此外,朝阳区还定期为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配送图书,建立起了以流动图书馆为主体的定制化阅读服务网络。这四个网络互相支撑,构建起覆盖朝阳的特色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持续满足市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