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多平米的图书馆藏书万余册,开放性的文化馆让村民随时参观,收藏200多个老物件的村史陈列室帮村民留住乡愁……朝阳区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村——金盏乡东窑村的文体中心于今年4月份开馆,如今已成为集图书馆、文化馆、村史博物馆、体育馆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文化大餐”。
在东窑村文体中心内,图书馆室内宽敞明亮且安静舒适,一排排书架载满各种书籍,书架旁窗子下整齐的摆放着桌椅,供读者使用。除传统阅读外,图书馆充分利用电子资源设立电子阅览区,可满足读者学习、求知和获取信息知识的需要。
“从家里走过来看书就七八分钟的时间,特别方便!”东窑村村民张宝琳告诉记者,自今年开馆以来,一有时间就会来图书馆看书,平时还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参加亲子阅读活动。
“图书馆藏书一万余册,涵盖文学、艺术、经济、儿童读物等22大类书籍,村民登记后就可借阅自己想要的书籍。”据金盏乡东窑村党总支书记张健介绍,东窑村文体中心的朝阳首个村级文化馆,让整个村子焕发出了新活力。朝阳区文化馆“文化居委会”与东窑村密切合作,在村级文化馆先后启动了“铜帮铁底温榆河”照片展、整理乡村口述史等文化项目。
“我们计划将村文体中心打造成一个居民自治的开放性文化场所和村民教育的平台。”东窑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文化馆的落成让文化中心热闹起来,文化味更浓了。村民们不仅能不出村就能看精彩的展览和演出,也可以免费使用这里的场所,排练、参观、学习等,村文化馆实行打卡制,村民可随时享受这里的文化资源。位于文体中心二层的东窑村村史陈列室更让村民找到归属,留住了乡愁。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实现‘硬件美’,也要提升‘软件美’”。东窑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东窑村不仅让村文体中心成为集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村史陈列室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全村还拥有集党员课堂、健身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党群活动阵地,组建了京剧社、书画社、剪纸小组等10余支文体队伍,参与人数近10000人次。
不仅是金盏乡东窑村,朝阳区其余9个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村,也都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建设文化阵地、挖掘文化历史、培育文体队伍、丰富文化活动等方式引领文明乡风。据悉,目前农村地区已有文化能人工作室19个、农民文化大院11个,建设完成乡情村史陈列室21个,3千平米以上文化中心12个,培育出文化体育队伍1900多支,全面提升了乡风文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