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家可售药便利店落户朝阳

日期:2018-12-06 来源:朝阳报

    12月1日,北京市首家经营药品、医疗器械便利店正式落户朝阳。消费者可以在取得资质的便利店购买到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等常见症状的药物和医用棉签、宝宝贴等家庭常备品。

    允许便利店按有关标准申请零售经营乙类非处方药、二类医疗器械是北京市10月17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中的新举措。这一政策打破之前食品药品经营限制,为便利店发展打造出更优质的营商环境,也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生活性服务品质。

    全市首家获批的便利店是位于工体东路的京客隆京捷生鲜便利店。走进便利店,200多平方米的店里新增了3个特殊货架,上面放着70多种非处方药品和医疗器械,包括感冒药、医用酒精、退烧贴等常见药品和医疗器械,其中与收银台相连的就是药品专柜。便利店配有专门的药剂师,顾客可以咨询身体症状,在购买日用品的同时直接购买药品。

    记者在便利店发现来采购日常用品的顾客对便利店卖药都表示新奇,纷纷上前咨询药品。家住工体附近的高岩告诉记者,能在便利店买药还是挺方便的,省去了东奔西走找药店去医院的时间,以后如果有需求会来购买。

    “现在政策是越来越好,放宽药品经营限制为我们这些企业发展营造了更好的营商环境,也方便了消费者。”北京京客隆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虹表示,允许便利店经营药品、医疗器械意味着企业的责任更多了,药品安全大意不得,企业必定加强日常自查,严格落实药品安全主体责任,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给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服务。

    为满足市民用药需求,北京市要求售药的便利店必须配备药师。朝阳区食药监局副局长解峰表示,患者在药店和便利店买到的药物都将是安全可靠的,药店日常监管的检查同样适用于经营药品的便利店,监管部门将通过不定期对这些便利店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还将组织便利店相关负责人员培训学习,提高便利店经营药品人员专业素养。

    “近年来,便利店行业发展较快,品牌化、连锁率不断提升。目前,朝阳区有各类便利店1250余家,其中品牌化的便利店850余家。”朝阳区商务委服务交易科科长范永军表示,并不是所有便利店都有售药资格。只有大型商圈或大型购物商场经营的连锁便利店、且经营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的可以申请卖药。

    围绕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朝阳区还将出台专门的实施意见,引导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包括加大政策扶持,推动便利店加快发展,争取达到每百万人配建300个便利店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推动这项政策在全区“开花结果”。此外,还将在搭载服务方面进行创新,如搭载非处方药、搭载早餐服务等社区服务类,借鉴国内外经验,推动便利店作为社区端的一个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