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新增47个交通安全示范社区

日期:2018-09-03 来源:朝阳报

    增设交通标识、成立停车自管会、寻求“外援”增加车位……今年,朝阳多个小区“内外开工”,以创建交通安全示范社区为契机,采取多项措施对交通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原本停车难、交通秩序混乱的老旧小区,变身为交通顺畅、秩序井然的交通安全示范社区。
    截至目前,我区今年新增停车位1310个,规范停车位3301个,创建47个交通安全示范社区。
    添硬件+拆违建社区内实现单循环
    近日,记者来到改造后的樱花园小区,整洁的柏油路侧,私家车按照施划的车位有序停放。在小区出入口,不仅有减速带、缓行标志和凸面镜,还有智能车辆识别装置,在人行道有护栏以及防止车辆骑路停放的路侧U型桩……
    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人多、车流量大的老旧小区里,会有如此规范的交通环境。这得益于区交通委会同和平街街道开展的交通微循环治理工程。
    樱花园小区由于规划“先天不足”,地下没有停车位,居民停车行车困难,导致小区周边道路拥堵。加上四周环绕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化工大学、服装学院、中医药大学等多家单位,停车形势严峻。
    今年上半年,小区启动交通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拆除地锁、整治底商、建设车棚、铺设道路……随后,相关部门重新施化停车位、规范消防安全通道、安装行车指向标志等设施。“通过改造,将原本的双向路改为单向路,实行车辆单向循环,减轻社区周边道路压力。”社区党委书记卢晓峰介绍。
    停车公司+居民自管小区停车有章可循
    在硬件设施提升的基础上,如何长效管理,是大部分小区面临的首要问题。麦子店街道霞光里小区35号院近年来由于停车管理混乱,停车矛盾与日俱增,社区居民深受困扰。
    今年社区引进了专业停车管理公司,小区门口增加了值班岗亭,严格管理进出车辆。与此同时,小区选取德高望重的老住户,成立了停车自管会,在社区居干、停车公司和各楼门党员的积极配合下,入户摸底调查,倾听停车建议。
    社区主任张洁介绍,最开始一部分居民不予配合,最终在反复沟通协调下,依据《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霞光里小区商定出了一套适合本小区的停车方案,并在公告栏中公示。
    “方案内容的细化程度让人钦佩。”居民叶婉意举例,“仅仅拿价格来说,在保证优先老住户车位的情况下,子女如果来探访,4小时之内免费,全天不超过10元。如果陌生车辆进入,没有留电话,出现两次这样的情况,将被列入黑名单,不再准许进入。”
    即便如此,小区内的停车位缺口依旧很大。就在霞光里小区后身有一块代征地,在多方协调下,社区将这块地建成了小停车场,一下新增车位41个。不光如此,经过街道多次协商讨论,旁边的天云港物业公司还协调出40余个停车位,费用和小区里一样。如此一来,小区居民停车难题基本得到解决,居民们都拍手称快。
    志愿队+街道“四长”双向巡查维护环境
    良好交通环境的维持需要所有居民一同守护。朝阳区交通委会同团结湖街道成立了“五行交通”志愿队,协助街道发现交通不文明现象。
    “在平时的巡视中,如果我们发现小区内有可疑的车辆、僵尸车、私装地锁等现象,会及时上报给社区,问题得以尽快解决。”志愿者介绍,“我们还建立了‘四长制’责任制管理,由街道和社区干部分别担任‘四长’,即路长、街巷长、格长、楼长,加强日常的巡查。”一旦他们发现问题会第一时间解决,如不能解决便会向街道“吹哨”,协调街道相关科室。
    团结湖街道还将依托“四长制”,进一步拓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渠道,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加强小区内部停车服务与管理、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实现地区交通秩序持续改善,为居民出行创造更加便利、高效的交通环境。
    像中北路社区这样建成交通微循环、改善居民出行环境的事例,仅仅是朝阳区建设“交通安全示范社区”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区以背街小巷综合治理为牵动,以交通违法“百日整治”为抓手,深入推进其他350个社区(村)的交通安全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已陆续建成133个交通安全示范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