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民生关切增强群众获得感 市人大代表两会精神宣讲会围绕“一老一小”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18-02-08 来源:朝阳报

    居家的高龄、失能老人如何不再为看病犯愁?外籍人才子女如何享受到充分、就近、优质的国际教育……2月5日,在北京乐成国际学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市两会精神宣讲会,市人大代表、朝阳区恭和老年公寓院长高峻松为来自恭和苑老年社区、乐成国际学校、国际幼儿园的200余名“一老一小”,解读《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惠民之举,传递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信息和信心。
    “医养结合”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十分关心养老、医疗、教育等民生事业和产业发展,强调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市最普遍、最广泛的民生问题就是‘一老一小’(养老、教育)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今天举办这场活动的初衷和意义。”市人大代表高峻松宣讲时说道。
    北京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特别是高龄化、失能化老人占比越来越高。许多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有较高的医护和康健需求,但这方面的市场供给严重短缺。针对老年群体的这一民生关切,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明确的回应:“坚持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协同推进、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统筹发展,推进医养结合”。这是市政府首次将“医养结合”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朝阳区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作了创新性尝试。双井恭和苑老年社区作为全市首家“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将“医”与“养”嫁接,毗邻养老机构开设了主要为老年人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形成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同步提升了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机构的养老服务能力。
    构建居家医养服务网络
    按照市政府提出的“9064”养老服务目标,北京市90%老年人将选择居家养老。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破解居家老人养老难、看病难的有效途径。
    高峻松代表在宣讲时特别提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群众看病更方便。”
    记者了解到,朝阳区43个街乡的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可以为辖区内的居家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老人,提供“四进”服务,即:“病床、巡诊、送药、E网”进家庭。同时为更多老年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慢病管理、基本医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健康养老服务。截至2017年底,我区家庭医生服务签约41.49%,其中重点人群签约878670人,签约率达到90.84%。
    发展面向全球视野的国际教育
    高峻松代表在宣讲时提到:“目前,北京市正在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需要大批国际人才的支撑,也需要相匹配的生活配套服务,如解决他们子女的入学需求,特别是对高品质的国际教育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国际教育领域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朝阳区作为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为满足国际人士和外籍人士子女对国际教育的需求做出了贡献。在当天的宣讲会现场,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十位外籍教师,作为长期居住在北京的国际教育人才,他们有着自己的特殊需求。“来北京工作后,我们租住在普通社区里,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差异,会遇到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不知道北京市有没有规划专门针对外教的长租公寓?”一位外籍教师在宣讲会现场提问。
    高峻松代表回应,乐成国际学校正在着手新建外籍教师、学生公寓及生活服务设施,为外籍教师、学生提供职住一体、学住一体的生活空间。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努力解决广大市民关心的突出问题,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老一小’承载着家庭赡养和抚养的责任,是民生需求的最大来源点、也是民生工作的重点。我希望通过这次宣讲,把政府的惠民政策传递给‘一老一小’,向他们解读北京将带领他们创造人人向往的美好生活,增强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高峻松代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