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道路微循环完善交通设施 朝阳交通安全示范社区(村)达到133个

日期:2018-01-29 来源:朝阳报

    车位少、秩序乱、进出难……不少老旧小区面临的这些出行顽疾,朝阳开出了“药方”。通过开展交通安全示范社区(村)创建活动,各街道、地区多措并举疏堵治乱,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社区的特点,制定“个性化”工作方案。截至目前,朝阳已创建133个交通安全示范社区(村),为市民出行营造了一个安全、有序、畅通的环境。
    做好停车“加减法”
    家住左家庄街道三源里社区的邢师傅是20多年的老住户,眼看着近年来小区不断增长的私家车随意乱停,他气愤又无奈。“本来小区停车位就不多,外来车辆还见缝插针,哪里走得动。”
    就在去年,邢师傅的烦恼终于解决了。社区一方面将废弃的边角地开辟出来用于增加车位,另一方面通过与周边社会单位积极沟通,协调对方内部停车位,缓解居民供需矛盾。在小区聘请了专业停车公司之后,对于非本地居民及社会车辆不予办理年租车位,并按小时收费。如此一来,基本满足了社区居民停车和周边就医、购物临时停车的需求,避免了因停致堵。
    在做“加”法的同时,小区不忘做“减”法。对于所有私装的地锁全部拆除,让车位“流动”起来,方便错时停车。针对社区周边秩序较乱的情况,综治、公安、城管、交管等部门联动,联系车主、张贴告知单、限期拖移等一系列工作,使小区外围机动车停放安全有序,进一步提高了停车资源利用率。
    “停车有秩序了,大家开车也比原来更守规矩。”邢师傅得意地说,“小区里的僵尸车没了地锁也没了,虽然是老小区,但现在每次进出感觉顺畅多了。”
    驻区民警告诉记者,过去总有居民打热线抱怨小区拥堵、秩序差,去年这样的电话几乎没有接到。
    打通道路“微循环”
    走在经过交通改造的团结湖街道团结湖中路北社区,地面上都有崭新的白色箭头导流标识,机动车按照标识有序行驶便不会“顶牛”。易堵位置施划了黄色禁停网格线,每条进出居民楼的小路口,都铺设了减速带以及醒目的缓行标识。这样系统规范的交通组织,不像是在老旧小区,更像是在管理规范的主干道上。
    之所以有如此的效果,得益于去年团结湖开展的“五微交通”(即微设计、微循环、微改造、微调整、微引导)工程。针对团结湖中路北社区的实际情况,朝阳交通支队会同团结湖街道投入资金95万元,对社区内部交通组织进行重新优化设计,挖潜新增停车位64个,增设各类交通安全设施,铺设彩色慢行系统,实现了“机非分离”、“人车分离”。
    团结湖中路北社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人口密度大。多年来,社区交通条件基础弱、底子薄,周边道路拥堵、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突出。为更好开展创建工作,街道、社区提前开展群众问卷调查,汇总社区居民对于交通出行的各类问题和诉求,找准症结和工作发力点。经过交通安全示范社区建设,小区车流得以循环,道路也顺畅了起来。
    居民自治齐参与
    在交通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中,相关部门根据不同类型社区、村的特点,探索以居(村)民自治引领交通治理的模式,通过居(村)民自治组织强化交通秩序的管理和安全宣传工作。
    团结湖街道五行交通志愿者服务队就是居民自治管理交通的典范。“文明出行、安全出行、环保出行、健康出行、快乐出行”就是其命名的由来。“五行”交通志愿者积极投入到各项活动,面向辖区社会单位、社会组织、辖区居民发起了“交通公益岗”认领活动,公开招募“文明出行督导岗”、“文明停车督导岗”、“文明交通观察岗”三类公益岗位,号召人人参与交通文明,摒弃交通陋习。
    自从在团结湖北口、长虹桥路口等辖区7个主要路口开展“交通公益岗”活动以来,每年约1500人次认领2000小时的服务,为地区交通环境改善贡献了力量。
    “下一步,我们希望通过综合施策,从一个社区、一个村的畅行做起,充分发挥辖区居民主人翁精神和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营造‘交通治理齐参与、创建成果共分享’的良好氛围,逐步辐射到各街道地区,最后覆盖全区,实现全区出行的安全、顺畅。”朝阳交通支队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