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1月24日是农历腊月初八,即俗称的“腊八节”。节日当天,市民纷纷庆祝节日,为即将来临的新年祈福。
东岳庙腊八粥香年味浓
一大早,许多市民就在北京民俗博物馆(东岳庙)门前排起了长队,等待免费品尝腊八粥。此次腊八舍粥活动,同时也拉开了2018年北京民俗博物馆“第十七届北京民俗文化节”的序幕。
“每年,我都来东岳庙喝一碗腊八粥,都成了一种迎接新春佳节的固定仪式了。”家住朝外的陈有鸣大爷告诉记者,“在东岳庙喝腊八粥有氛围、喜庆。”
“腊八赠粥是东岳庙传承了几百年的传统,今年是馆里恢复旧有的‘舍粥’习俗的第二年。”北京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张鑫予说,腊八节曾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腊者,接也,有新旧交替的意思。“我们特配了红豆、大米、枣等八种谷物,熬制了500碗粥,让市民们在品尝美味腊八粥的同时,感受传统节俗文化的魅力。”现场,神路街邮政所还为市民们准备了装有感谢信的红包。
此次腊八舍粥活动也同时拉开了2018年北京民俗博物馆“第十七届北京民俗文化节”的序幕。据介绍,从1月24日至2月20日,北京民俗博物馆将陆续开展小年送春联、子时香祈福、“我的梦文化复兴梦”等系列文化活动,还将陆续推出多部全新的展览,向市民们展示一系列的特色节日民俗,传承非遗技艺和大国工匠的精神。
直播引百万人观看
腊八节当天,在酒仙桥地区,通过红色直播间在一直播、映客、花椒等直播平台进行直播剪纸、制作腊八蒜等活动,吸引了115万人在线观看。
“将大蒜剥好放入瓶中,再倒入陈醋,密封好瓶口,等蒜瓣变绿就可以吃了,和孩子一起制作腊八蒜,是一次珍贵的经历。”青年政治学院附中初一学生家长王梦函表示,通过观看直播了解了腊八节的由来,学习了传统剪纸和腊八蒜的做法,不仅喝上了暖暖的腊八粥,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能通过直播这种新颖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
文化节拉近邻里情
安贞街道国学院在安贞社区公园举办“我们的节日好好过”腊八文化节,用送粥、诗歌、书画、篆刻等方式唤醒人们对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的记忆。
国学院的志愿者身着传统汉服将腊八粥一碗碗地送到大家面前。辖区书法爱好者们现场挥毫泼墨,为居民创作一幅幅喜气祥和的春联、福字。“不仅喝到可口的腊八粥,了解到腊八相关知识,还拿到书法家撰写的春联,真是一个温暖有意义的腊八节。”居民李长喜开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