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三里屯街道白家庄西里社区的居民来说,2017年最值得称赞的一件事儿就是小区“停车难”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仅需市场价的三分之一,就可以停在三里屯SOHO的地下车库,无论多晚回家都有自己的专属车位,心里特别踏实。”提到为“爱车”找到的新家,社区居民王正明面露喜色地说,从小区到停车场步行就五六分钟,车子风吹不到,雨淋不着,保安24小时看管,真是解决了一件心头大患。
白家庄西里社区“停车难”问题的解决,得益于我区一直以来大力推行的“错时停车”机制。“白家庄西里是建于上世纪的老旧小区,小区内空间有限,小区外又紧邻三里屯太古里商圈,停车经常是‘一位难求’。”社区党委书记张改荣说,以前一到夜间,小区外楼下空地、拐角处全都塞满了车,因为车辆停放问题引发的纠纷也时有发生,居民对此颇有怨言。
深入调研后,三里屯街道联合白家庄西里社区打起了周边写字楼的“主意”。经过多次协商,在满足写字楼车主需求的前提下,三里屯SOHO物业拿出停车场B4区近150个车位,按每月350元出租给白家庄西里社区的居民,出租价格仅是市场价的三分之一左右。
“如今社区里的停车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因停车引起的居民纠纷也少多了。”张改荣欣慰地说。与白家庄西里社区情况类似,位于朝外商圈的三丰里社区也通过与悠唐广场洽谈协商,调整出广场地下停车区域的170个机动车位供社区居民使用。
“这些与社会单位共享的停车位,基本都是居民白天上班把车开走,供大厦工作人员使用,晚上居民下班将车开回来的时候,车位也空闲出来了,最大程度盘活了区域停车资源。”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了解到,我区从2012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推广“错时停车”机制,至今已通过该方式增加停车位1万余个。仅2017年,我区挖掘社会资源,合理利用企业停车设施,有效落实朝外、呼家楼、南磨房地区300个错时停车位,缓解了居民区停车难题。
该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区将继续大力鼓励错时停车,并在全区推广智慧共享停车,预计全年将通过共享停车、错时停车、社区挖潜、新增新建等多种方式扩充停车泊位1.8万个。
相关新闻
记者从区城管委获悉,2017年,朝阳区在东大桥路、文学馆路等4条道路路侧停车改革试点运行,中日友好医院等6处立体停车设施投入使用,全区新增居住区停车位3564个,300个错时停车位有效落实,完成5处居住区停车综合治理、2处缓堵综合治理任务,交通堵点乱点和轨道交通桥下空间专项整治深入推进,静态交通秩序稳中有进。
2018年,朝阳区将大力实施疏堵工程,计划完成10个疏堵改造项目,开展2处区域交通综合治理工程,改造125公里慢行系统。全面创建交通安全示范社区(村),鼓励错时停车,推广智慧共享停车。推进5处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多种方式扩充停车泊位1.8万个,其中,力争增加居住区停车位2000个。
白家庄西里社区“停车难”问题的解决,得益于我区一直以来大力推行的“错时停车”机制。“白家庄西里是建于上世纪的老旧小区,小区内空间有限,小区外又紧邻三里屯太古里商圈,停车经常是‘一位难求’。”社区党委书记张改荣说,以前一到夜间,小区外楼下空地、拐角处全都塞满了车,因为车辆停放问题引发的纠纷也时有发生,居民对此颇有怨言。
深入调研后,三里屯街道联合白家庄西里社区打起了周边写字楼的“主意”。经过多次协商,在满足写字楼车主需求的前提下,三里屯SOHO物业拿出停车场B4区近150个车位,按每月350元出租给白家庄西里社区的居民,出租价格仅是市场价的三分之一左右。
“如今社区里的停车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因停车引起的居民纠纷也少多了。”张改荣欣慰地说。与白家庄西里社区情况类似,位于朝外商圈的三丰里社区也通过与悠唐广场洽谈协商,调整出广场地下停车区域的170个机动车位供社区居民使用。
“这些与社会单位共享的停车位,基本都是居民白天上班把车开走,供大厦工作人员使用,晚上居民下班将车开回来的时候,车位也空闲出来了,最大程度盘活了区域停车资源。”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了解到,我区从2012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推广“错时停车”机制,至今已通过该方式增加停车位1万余个。仅2017年,我区挖掘社会资源,合理利用企业停车设施,有效落实朝外、呼家楼、南磨房地区300个错时停车位,缓解了居民区停车难题。
该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区将继续大力鼓励错时停车,并在全区推广智慧共享停车,预计全年将通过共享停车、错时停车、社区挖潜、新增新建等多种方式扩充停车泊位1.8万个。
相关新闻
记者从区城管委获悉,2017年,朝阳区在东大桥路、文学馆路等4条道路路侧停车改革试点运行,中日友好医院等6处立体停车设施投入使用,全区新增居住区停车位3564个,300个错时停车位有效落实,完成5处居住区停车综合治理、2处缓堵综合治理任务,交通堵点乱点和轨道交通桥下空间专项整治深入推进,静态交通秩序稳中有进。
2018年,朝阳区将大力实施疏堵工程,计划完成10个疏堵改造项目,开展2处区域交通综合治理工程,改造125公里慢行系统。全面创建交通安全示范社区(村),鼓励错时停车,推广智慧共享停车。推进5处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多种方式扩充停车泊位1.8万个,其中,力争增加居住区停车位2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