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会议中心实力锻造第一会展品牌

日期:2017-08-03 来源:朝阳报

    从2009年11月正式营业,国家会议中心便开创大型场馆开业首年盈利先河,迅速成长为行业翘楚,到2012年京交会、2014年APEC等一系列重大会展活动让其国家级会展平台的作用愈加凸显,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则开启了国家会议中心引领世界风向标的会展之旅。这个有着奥运血统的会展场馆砥砺前行,不断创新,从优秀走向卓越。
    完美服务获世界赞誉
    国家会议中心出色完成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接待任务,其“惊艳”的服务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这座场馆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与国家会议中心以往承接的重大活动规模相比,高峰论坛活动规格、标准更高,场馆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具有更高的挑战。作为其首演主战场和主阵地的国家会议中心攻坚克难、全力以赴,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再展“中国会展第一服务”的实力和创新力。
    “尽管我们有多个重大活动接待经验,但仍以‘零经验、第一次’的心态面对接待任务。以高度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开展工作。避免经验主义,以最高的标准,最好的状态,最实的措施,按照安全运行,万无一失,服务接待滴水不漏,力争增光添彩的要求来落实各项工作。”国家会议中心党委书记魏明乾表示。
    高规格的国际会议是一个场馆软实力的试金石,国家会议中心在服务此次高峰论坛过程中,取得了多个历史性突破,刷新多个数字。“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大会堂转场,240余名服务员用162根吊线完成999个座位横平竖直,斜看也是一条线的布置,4个小时实现大会堂的华丽转身;从开幕式到高级别全体会议转场,仅2分47秒就完成……
    追求品质竖立行业标杆
    作为中国会展场馆的领跑者,国家会议中心的经营模式、服务标准一直被誉为行业标杆。自成立之初便着力标准化建设,已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服务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国家会议中心建立的企业服务标准体系涉及标准文件411项,标准详细到笔尖的朝向、椅子的间距等,可谓把会展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出标准,把每一个项目都做到极致。2015年年底,国家会议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考核,成为国内首家建立起国家级服务业标准的会展场馆。
    十八大后,为了加快会展业发展,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支持指导的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了11项展会国家标准制定。2013年8月,在会展行业标准宣贯启动仪式上,商务部公布了《会议中心服务运营规范》《展览场馆服务运营规范》《展览服务(布展工程)单位经营服务规范》《专业性展览会登记的划分及评定》《展览服务企业资质评估指标》《专业组展企业资质评估指标》共6项部颁标准,得到行业的普遍认可,国家会议中心参与了前四项标准的起草工作。2014年8月,由国家会议中心研制的《会议分类和术语》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是国内会议业的第一个国家标准,为行业数据统计和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难能可贵的是,2016年9月18日,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在北京举行,深耕于标准化的国家会议中心用金牌服务,收获了近700名中外代表的好评。
    从2009年11月开业至今年5月31日,国家会议中心累计接待6428场会议,574个展览,秉承“服务首都经济”的理念,迄今为北京市带来的拉动收入已超过400亿元。京交会上的“北京速度”,APEC上的“中国服务”,国家会议中心稳定、高效的标准化服务极大地满足了客人本质需求的同时,也为国家会议中心赢得了良好口碑。国家会议中心用带有中国烙印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中国不断提升的软实力。
    作为行业领先的国家级会展平台,国家会议中心成为外界了解北京、认知北京的窗口,更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凭借优秀的服务、良好的口碑,国家会议中心夺得“首都旅游紫禁杯”和北京影响力“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展览场地出租率和平均单价多次荣膺全国展馆中双料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