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理效率不断提升 办理质量紧抓不懈 朝阳法院以改革促进审理质量

日期:2017-06-27 来源:朝阳报

    今年是全面推开司法改革元年,朝阳法院作为全国最忙基层法院之一,面对收案量攀升、法官人员不足、各项任务叠加的情况下,选择创新团队组建模式,在现有人员规模下,利用集约化管理为办案加速。同时,通过制定出台办案规范,用规范化保障案件质量,不断追求“以改革促进审判”的目标。
    在朝阳法院上一年度的案件“大潮”中,成立不过一年多的金融审判庭以年收案过万件稳立潮头。金融庭副庭长李方去年结案1000件,这千起案件里汽车金融贷款类为数过半。此类案件虽然审理难度不大,但被告分布全国各地,送达是个绕不过的难点,调查、保全更是劳心费力。司法改革之后的团队建设,让李方省了不少事。
    不久前,李方就承办了一起汽车金融公司诉借款人还款的案件,像往常一样,案件交到李方手中时,事务组已经完成所有前期送达工作,李方很快便进行了开庭审理。庭上被告方提出异议,称涉案车辆虽在自己名下,可其自从签贷款合同后就没见到过车,为此在所在地公安机关报了案。
    对于这一情况,外出调查自然省不了。可是庭审排得太满,安排调查只能挤时间,最快也得半个月后。好在有事务组,李方只要把调查内容通报他们,就可以坐等消息了。
    据了解,事务组是司法改革启动后,金融审判庭按照繁简分流和集约化管理思路组建的新团队,由庭内4名聘用制审判辅助人员和1名事业编书记员组成,专职负责完成汽车金融类案件的送达、调查等程序性工作。
    凡此类案件都要先经事务组办理,满足开庭条件后才会转到承办法官手中,法官只需要开庭和撰写判决。李方的调查需求,事务组一个星期后便有了反馈结果。
    朝阳法院研究室副主任介绍,除金融庭外,其他几个年收案量在一万件左右的民商事审判庭也都设立了审判辅助工作办公室,目的就是在事务性工作负担重、审判辅助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对审判辅助事务的集约管理,提高办案效率。
    “除了自己办案外,在庭室管理方面,会抓全庭收案情况态势,了解哪些案件多发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司法改革之后,朝阳法院温榆河法庭庭长杨兵工作中的“三观”做了很大调整。
    杨兵开玩笑地说,过去是重“微观”,主要管理具体案件,现在则变成“宏观”关注地区矛盾纠纷预防和“中观”层面推动专业化审判、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等。
    自从司法改革全面推开,杨兵办公室里络绎不绝的案件请示队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庭长不少于全庭平均结案数50%至70%的办案量要求、宏观的政策研究以及全面的庭室建设。专业化审判是杨兵在中观层面紧抓不放的一项工作,他将庭内9名员额法官细分为家事、合同、侵权类纠纷办案组,由专业办案组审理专业案件,以此提升法官的审判能力。
    在温榆河法庭,“温新课堂”已经成为庭内的品牌活动,就算审判任务再繁重,每周五下午半天的“课”都不能停。记者了解到,经过去年的尝试,温榆河法庭抓专业化审判、抓法官素质提升已初显成效,该庭去年法官人均结案量480件,比上一年提高27.6%。
    收结案都在10万量级的朝阳法院,如何在办案提速的同时仍保证案件办理高质量?朝阳法院审判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回答:“朝阳法院运行成熟的系统化案件评查机制,和逐渐完善的办案规范化,是保证案件质量的双重‘安全阀’。”
    自从去年司法改革全面启动以来,朝阳法院进一步加强一项月通报和一项季通报,分别是关于审判行为规范的检查通报和审务督查通报,衡量的都是法官办案规范化水平,依据的则是法官制定的“四个规范”。
    记者了解到,所谓“四个规范”指的是朝阳法院针对民商事审判中存在的法官不当释明、流程管理缺位、裁判文书制作不规范、庭审行为不规范等实践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出台的规范法官释明行为、审判流程管理、裁判文书制作和庭审行为四份规范性文件,从执法办案的全过程为法官提供办案指南和行为标准。
    借助规范化,2017年第一季度,13项审判质效考核指标中,除3项与去年持平外,其余10项指标均较去年明显提高,审判质量平稳提升。